媒体报道,10月30日,中央巡视组陆续向上海、河北和江苏等三地领导班子反馈巡视情况。有巡视组建议某省,严格党内生活,坚决抵制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山头主义,有针对性地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见《北京青年报》2014年11月2日)。
据笔者观察,这是中央开展巡视工作以来首次提出针对“山头主义”问题。
是巡视组在搞政治概念吗?非也!
笔者看到,近来针对“山头主义”问题在上层甚至在基层也不断地指出来。比如,今年7月6日,中组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发布的调研报告称,有的领导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上讲圈子,搞山头;7月9日,中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姚增科在线访谈时也指出,有的各自为政,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把下属当成“家臣”,内耗严重,形不成合力。那位军中老虎谷俊山,军事法院今年3月提起公诉后,军事科学院专家方公彬曾指出,谷在自己管辖领域和范围结帮拉派,搞利益同盟等等。
可见,“山头主义”已是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何谓“山头主义”?其表述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由于它是从党和军队所处的分散的农村根据地的一个个“山头”中自然产生,故得名“山头主义”。“山头主义”一直严重影响中共的统一和战斗力的增强,甚至造成分裂党分裂军队的惨痛教训。无论在延安时期还是在建国以后,中共高层和毛泽东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地进行打击,抵制,以至“山头主义”一度已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为何时下“山头主义”又冒头?
时下的“山头主义”与延安时期整顿“山头主义”内容很大不同。从各地披露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山头主义”冒头无不与利益格局息息相关。一些官员拉山头搞帮派在营私,以“山头主义”掩护掩盖某些人的贪腐嘴脸。凡是垒出的“山头”,都有个“山大王”,“喽啰”与“山大王”形成人身依附关系。这样山头谋得是个人私利,而不是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他们在目标、思想、组织、意志等全方位与我们党背道而驰。假如党内存在许多这样的“山头”,于党于国,岂不危矣。
因此“山头主义”同样是反腐倡廉的大敌,也是执政党先进性建设的大障碍。
本来,“山头主义”已批臭了70多年,为何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多年来,一些地方尽管也按照中央部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由于不敢触动官场实际,同时,也由于近年来一些官场正气缺失,不少官员以老好人自居,对某些结帮拉派现象眼瞪眼闭;而另一方面,结帮拉派确使一些人尝到甜头,这样,山头主义就会逐渐形成。由于各部门各自负责的工作范围不同,对彼此的工作不熟悉、不了解,结果造成在联合办公中因沟通不畅,协调不到位,以致在对外发布信息各唱各调,让受众不知所措,最终影响了政策的实施。对于这种“山头主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首先要敢于承认,只有勇于面对,才能想办法克服;其次要加强协调,只有通过有效沟通,才能让大家在认识上保持一致;再者是要经常演练,通过不断地磨合,才能确保出现突发事件后,不会出现各自为战的现象。可以说,山头主义不除,团结就成一句空话。唯有铲除山头主义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
铲除这种“山头主义”必须依靠“依法治国”这个强大的工具,学习阅读《中共中央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里面的许多重要政策,重要举措都是铲除山头主义的强大武器,比如重大决策的终身追责制度,比如领导干预司法纪录制度,等等,依法治国就是要把权力装进笼子,让我们所有的工作走上法治轨道。权力装进了笼子,就难以形成权力福利的聚合力,就难以形成山头;所有的工作走上了法治轨道,小团体就难以形成力量,这样,山头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此次提出抵制“山头主义”,有利于确保政令畅通,深入推进反腐败进程,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央巡视组重提某些地方的“山头主义”问题值得人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