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创作生涯之中,管弦乐、歌剧和艺术歌曲是成就最高的三个领域。当上演了七部交响诗和两部歌剧之后,10月29日,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终于绽放了作曲家的艺术歌曲。
从某种意义而言,艺术歌曲的创作是理查一生的写照。他完成第一首艺术歌曲时年仅7岁,而他最后的作品是备受赞誉的《最后四首歌》。梳理德奥一脉的作曲图谱不难发现,艺术歌曲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创作领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门德尔松、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作曲家都创作了艺术歌曲,而这个传统在20世纪的传承者便是理查·施特劳斯。不幸的是,他也成为了这个传统最后一位高产而高质的创作者。
在20岁时,理查·施特劳斯迎娶了著名的瓦格纳女高音保丽娜·德·阿娜。婚后理查夫妇曾携手在欧洲巡演艺术歌曲,作曲家亲自为太太弹钢琴伴奏,这也推动他创作了更多的同类作品。另一方面,理查·施特劳斯对文学极富热忱和造诣,他对歌德、莎士比亚、罗伯特·彭斯等文学巨匠的作品研究颇深;同时,他与赫尔曼·黑塞、斯蒂芬·茨威格、霍夫曼斯塔尔等重量级的德语文学家、剧作家有着亲密的交往,这也为他创作艺术歌曲提供了更宽阔的视野和永不枯竭的灵感。比如《最后四首歌》其中三首便使用了黑塞的词作,而在29日的音乐会上,德国女高音布丽吉特·雅戈演唱的一组《奥菲莉娅之歌》便出自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曲目中还出现了基于王尔德戏剧《莎乐美》创作的同名歌剧的结尾唱段。
在演唱《莎乐美》和理查的另一部歌剧《没有影子的女人》的唱段“我的爱人”时,音乐所强调的理查式的戏剧性让布丽吉特·雅戈大显身手,这位已经过了歌唱家黄金期的女高音展现出了她对戏剧性作品的经验,稳健的中音区音域成为了她坚强的后盾。但当她面对《小夜曲》《蓝色夏日》《塞西莉》等需要频繁游走在高音和中音音域的曲目时,便让人感受到了岁月对歌唱家的无情。在音域换声时,雅戈不时让人觉得遗憾,人们转而羡慕为她伴奏的钢琴家斯代拉利奥·法高奈,年龄并没有特别影响到他对歌曲的演绎。
不过话说回来,这场音乐会足以让人明白语言问题在演唱艺术歌曲时空前的重要性,虽然已经过了黄金期,但以德语为母语的雅戈唱起理查的艺术歌曲仍能让人感受到严谨的艺术修养以及作品中唱词与音乐浑然一体所散发出的高级韵味。所以一个技巧不甚理想但语言地道的演绎,同一个语言不过关但技巧有余的演绎相比,如果非要在其中选其一,我当然会选择前者。 (周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