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每月6800元,副总经理每月4800元,部门正职与副职每月分别为3600元、3200元……这并不是企业工资单,而是深圳一家国企近日出台的公车改革补贴方案。该方案被不少网友戏称为高于政府司局级标准的“最牛车补”。(《新京报》,10月30日)
去年年底,公车改革的消息引起了一番激烈的讨论,公车如何改革、如何使用、如何出售都成为网友关心的重点,紧随其后,中央政府发布了公车的相关补贴额度,进一步落实了公车改革的相关制度。
就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最终车改方案还未尘埃落定之际,部分单位、国企坐耐不住了,打着积极落实中央政策的口号,制定了本单位的高额度车补,动辄上千,甚至高达数千万,远远高于部分职工的月工资。
国企不同于政府机关,虽然是国家控股,但是它具备较高的自由裁量权,让它能自主核定补贴标准、额度、奖金,这样的权力导致了国企领导借助车改这股“东风”,从公车补贴走向滥发补贴,将车补作为职工的变相福利,既上涨了待遇,又“落实”了中央政策,可谓“皆大欢喜”。
但一年发放车补628.9万元,总经理每月领取6800元,是否太过夸张?按照现行油价,即便是每天开车上下班,也不会达到6800元的油价,更何况,如若在外出差,差旅费、交通费另算,这部分补贴纯粹成为了福利开支。
类似情况的单位相信不在少数,在当地政府还未出台相关车补的明细方案时,部分单位如此迫不及待地执行起土政策,是明显将车补作为自肥的新马甲。
“最牛车补”的治理亟需引起重视,财政审计相关部门既要加大检查力度,又要加强相关政策的把关,对以“车补为名、加薪为实”的问题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