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和招商引资压力太大,感觉有点刹不住车,整个人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西部地区的一个地级市副市长说。在抽空“接见”《经济参考报》记者时,他正为招商引资的事忙得焦头烂额。(10月22日《经济参考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方政府为了加快本地经济发展,纷纷设立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进行全面的招商引资,极大地影响了各地经济的启动,创造了许多“经济奇迹”和“财富神话”。 招商引资一度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和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为了促进招商引资各地纷纷为其设定指标。
然而最近随着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和自身经济转型要求凸显,各地招商引资工作既要善于取舍、敢于拒绝,又要保住不断增长的考核指标,往往陷入一种两难境地,不少基层招商干部吐槽“压力山大”。 一些地方政府甚至盲目提出过高外资指标和要求,基层招商部门为了完成任务,只能谎报、虚报外资数据。
谎报、虚报外资数据的作假行为固然必须惩治,但其暴露的内在问题更引人深思,招商指标这一拉动经济的“利器”究竟缘何成为了“逼良说谎”的“凶器”呢?首先,招商引资难度有所提高。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速度放缓,加上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致力于制造业回流,使我国吸引外资工作压力倍增。其次,国内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各地的招商引资纷纷升级为“招商选资”,继续抬高了外资项目落地的门槛。最后,在外资结构转型的大形势下,地方政府仍采取过去的招商指标机制。既要调整结构,同时还要保持招商数量完成年年上涨的指标要求无疑成为了一大挑战。
指标考核机制固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在不断进步时代潮流中,落后的体制只会阻碍招商引资的发展。针对当前新形势下引资工作重点的转移,各地应着力弱化政府部门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建立更加科学的外资工作评价体系,推动招商引资考核重点“去GDP化”,从“规模和速度”逐步向“质量与效益”转变。只有真正适应时代要求的评价体系,才能让招商工作如鱼得水,才能将招商引资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