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伙暴徒洗劫商店,分乘8辆车逃窜……10月18日上午9时,郑州各警种快速集结,全城布控近500个卡点,搜捕拦截“嫌疑车辆”。随后,郑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郑州”发布,这是警方应急实战演练,请市民不要惊慌。市民没慌,真逃犯却慌了。演练期间,一名网上通缉逃犯现身,被布控民警逮个正着。(10月20日《大河报》)
一场“假追捕”抓了个“真罪犯”,这对于警方来说是意外之喜。在警方看来,这次是收获很大的,原本只是一场演习,却抓住了一个逃犯,或许还会有人因此受到表彰和奖励。组织有序的人要奖励一下,意外抓犯人者也要奖励一下。这样的一场演习,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都会是有收获的。
但是,看问题,我们也需要看另一面。这场演习同样有着另一面。当我们的“假追捕”抓获了“真罪犯”的时候,另一面在哪里呢?
其一,平时工作不如演习完美。演习的时候,各种准备都是充分的,各个岗位的人员在岗在位,各个环节的布置环环紧扣,各种设备一应俱全。当这些都有着充分准备的时候,当这个逃犯突然出现的时候,我们的警方才能在第一时间将其顺利的抓捕到。而实际上,对于一些逃犯来说,很多人甚至是在警方的眼皮子底下溜走的,这说明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还不够严谨,还没有做到时刻准备着。
其二,抓捕工作没有时时刻刻。很多逃犯都是实施的网上追捕,在眼下这个信息时代里,在这个人人都有身份证的时代里,在离开了身份证寸步难行的时代里,在看病就医、住宿休息都需要身份验证的时代里,如果逃犯不是躲到了深山老林里,按说抓住他们不是困难的事情。遗憾的是,很多逃犯一逃就是好多年,有的最后还是自己投案自首的。试问,我们的警方在发布了网上追逃信息之后,有没有做到时时刻刻想着这件事情?
其三,流动人口监管形同虚设。我们需要发出这样的疑问,假如说没有这场演习,这名逃犯还能落网吗?假如说没有这场演习,这名逃犯还能在郑州落网吗?很显然这会是一个未知数。问题在于,这个逃犯是网上追逃的人员,他就在郑州的大街上活动,我们的警方有各种卡口和检查站点,我们还有对宾馆检查的义务,为什么就能让其大白天的在街头悠闲的逛街?这足以证明我们对流动人口的监管是有很大漏洞的。
一场演习吓坏了一个惊弓之鸟般的逃犯,这的确是意外之喜,但是更像是意外怀孕,这是很可怕的事情。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为百姓打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真的不能依靠意外之喜,这对于警方来说是值得反思的。如果说,我们的警方时时刻刻准备着,如果每天执勤的时候都能像演习的时候一样认真的话,我想,这位被“假追捕”抓住的“真罪犯”或许早就在监狱里蹲着呢?
面对意外的收获,我们不能只是窃喜,更需要反思,要看清“假追捕”抓住“真罪犯”的另一面。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