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河南有媒体报道称,郑州索须河岸边近千棵杨树被污水“毒死”,昨天北青报记者询问当地相关部门时,他们称杨树不是“毒死”的,是被生活污水淹死的。(7月24日《北京青年报》)
据了解杨树大部分喜光、洗肥、洗水 ,生命力很顽强,水泡上一个月不会死的,但是淹水时间超过60天,杨树的生长将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如何会出现“淹死”呢?
郑州市索须河大部分河床已经干涸,传来阵阵恶臭,村民不敢前往河边。在陇海铁路桥约500米处,一处约1米深的污水池塘,有大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池塘里上千棵杨树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在池塘旁一处窨井下方,有个半平方米见方的大洞。附近居民岳先生说:“不知是谁挖的这个大洞,致使污水流向索须河。这些杨树长时间被污水浸泡,都被毒死了!”而当记者想对此事多做了解,找到环保局工作人员而又是另外一个解释说据他们了解杨树是被“淹死”不是被“毒死”的,污水属生活污水不属工业污水不规他们处理?!
没有经过现场勘查环保部门何以随意判定杨树之死是“淹死”呢?作为环保部门对水质的监测和污水处理都应该是“份内之事”吧,如何还要掰出工业与非工业污水归不归自己部门处理呢?这不是有推卸责任的嫌疑吗?平时的工作也是这样“分工明确”事不关己吗?是“毒死”还是被“淹死”环保局有做认真调查吗?还是怕“担责任”不去处理呢?说句夸张话杨树要是有思维那就是被“气死”的,污水发臭无人问津,无人调查,就那么让它自然发臭,不被“熏死”“气死”也被“泡死”!虽说夸张但事实如此,有污水不处理,搁置无人问津,河床本身干涸臭气难耐不说,还有私自开采池塘进行挖土使污水外泄最终导致杨树死亡到底谁知错?环保局千般理由开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身为监测执法部门不对事情进行调查研究处理,“一推二六五”这不是该有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为什么每次都会出现举报才能让我们了解事实知真相呢?为什么不能恪守己职,做好本职工作呢?对于河床受污染杨树被“毒死”事件,环保及相关部门要认真检讨,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平时的环境保护和河道清洁以及污水处理都是“弄虚作假”“敷衍”了事吗?对于环境保护和污水的处理,环保局及相关部门都应有一套治理方案,对每处池塘、河道及沟口进行及时清理和排查。要做到有污就清,有河就查。各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处理。执法监督力度加大,面对非法开采挖掘池塘河道的人应严肃处理,依法办事。而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去理会。坚决杜绝“敷衍”“形式主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别让老话白说,别让污水“污染”了你的心。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