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种粮效益不佳导致农地非粮化甚至出现抛荒的当下,南通市的农田“全托管”不但稳定了粮食生产,而且让农民和经营主体各得其所获利可观。这是一种好的尝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在耕地持续减少的同时,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的农村土地流转,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农田抛荒势头,农地非粮化趋势却日益严重。很多流转后集中成片的良田,被纷纷改为花卉苗木基地和吸引城里人休闲娱乐的“农家乐”。这样的承包经营权流转,有悖于农田最基本的社会功能——生产粮食。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不仅要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也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这18亿亩耕地主要用来多产粮食。从报道看,南通“全托管”模式的可贵处在于,依托专业化的组织生产和服务,它让种粮者和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都有利可图。而这种多赢格局能否长期存在,是我国口粮能否绝对安全的一个前提。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18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