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品书札记:伟人情怀 信仰力量

——读余艳长篇纪实文学《杨开慧》

曹光辉

2014年05月05日08: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文学是人学,作家是人类的心灵建筑师。一部作品的价值有多大,应是由作品的思想重量决定的。多年来,女作家余艳一直肩负着精神担当严肃写作。她认同手中握着的这支笔,是人民给的,就应该为人民而写,为时代而歌,写出有思想重量的作品。因而三十余年来,她著有二十多部长篇小说和十余部纪实文学,作品在生活与思想方面含金量很高。近日,又有一部长篇纪实文学《杨开慧》问世。这是一部颇具思想价值和创新价值的红色题材著作。

  有人说,写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作品难,写伟人情怀的红色题材作品更难,如果将红色题材进行突破性的创新书写,那就难上加难了。余艳迎难而上,为当下精神世界呈现伟人情怀,凝聚信仰力量,她以融汇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创作笔触,将长篇纪实小说《杨开慧》,写得既志存高远,又活色生香,使这部二十多万字的著作,无论从思想价值、艺术架构到文字书写,都有创作新突破。

  作家余艳不走以往都以大气凝重的风格取胜谋篇之道,而独辟蹊径,巧从伟人的亲情、友情、爱情的角度切入,写出“一线带多线”“一轻代多重”的一条新路。

  “一线带多线”,首先突出毛泽东和杨开慧爱情主线的书写,其次再带出毛泽东和贺子珍、蔡和森和向警予以及陶斯咏、李淑一等,囊括多人物多线条的红色题材的爱情故事来。这样围绕主线烘云托月般地交叉叙述诸多副线,叙述主体突出,叙述线面宽阔,叙述故事引人入胜。

  与此同时,“一轻代多重”,即作品注重凝聚人物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之重,爱情与崇高完美统一的境界价值之重,以轻松细腻来取代这些凝重风格和隆重品格。把一批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人,还原成平凡人,又从平凡人都具有的情感中,再写出他们的不平凡之处来。这种“一线带多线”的艺术构架和“一轻代多重”的多方位思想开掘,探索出了一条红色题材创作新路子,这既提升了文本高品位的审美价值,又让读者从中获取崇高感,受到一种向着光明与理想而进取的精神启导。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写人的。在塑造人物典型方面,《杨开慧》同样写出了新意:作品始终用伟人亲情、友情和爱情作文本经纬线的支撑交织,然后血肉丰满地去刻画人物形象,立起了一代民族精英的青春群雕。

  书中生动再现了青年毛泽东胆识超人的大智大勇,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敢闯新路的政治品质。他神勇地用两百条木枪换来三百条真枪,神奇地舌战两个军阀头子拱起“内杠”作驱张运动的“另类杀伤”。青年毛泽东救国救民的雄才伟略,顶天立地!仰望他伟岸的身影,令人敬佩不已,立志高远。

  同时,作品浓墨重彩地塑造了杨开慧敢爱敢恨、追求光明自由、与毛泽东真情相拥的爱情绝唱,直至她将民族存亡搂进内心而英勇就义!读到此处,面对她强大的内心世界,谁不震颤心灵?!作品中对所有先驱者的描画生动鲜活、个性鲜明,引读者跨越时空与他们一个个亲切握手、亲切交谈,久久驻足在历史与现实的精神共通处与情感共振点:叩向灵魂,坚定信念。

  写红色题材要出新,《杨开慧》还新在没有以大道理发声,更不见有生硬的说教,通篇以生动活泼、幽默深情而不失含蕴的审美语言,使全书文字保持动态跳跃和自然流畅。虽然在言说伟人情怀之爱,却没有点滴轻佻浮躁之气。文本重心表现伟人的鲜活情态和情感,却又不失伟人为情为爱的庄重感。这样,也就能令作品始终“保鲜”着对史诗性意境的深刻挖掘和丰盈延展,诠释着民族情怀、精神信仰与生命的意义。

  《杨开慧》的英烈故事、历史情境和叙述节奏,一律以“活”出新,而呈现给读者。似有一股素韵清芬迎面扑来,让人感觉字字生风,句句灵动,散发着深沉厚重而又活色生香的历史美学品格。

  《杨开慧》告诫人们:胜利来之不易。书中塑造的一批为理想、为革命英勇献身的英雄群像,让后来人高山仰止,无限崇敬。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视革命理想高于一切,因而面对生死考验,面对利益诱惑,都坚定沉着,不缺钙,不软骨,不后退,敢闯新路,勇于向前。作品自始至终,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家的爱情与人生,永久地附丽于“庄严、伟大、奇丽、雄浑、刚强、劲挺、高贵以及悲壮”的质地,为理想而奋斗,为信仰而献身,为向上向真向善向美而永远地传递着精神力量。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05日 24 版)

分享到:
(责编:田雪、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