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活力,就会有蓬勃的发展动力;调动各方,就能汇聚起磅礴的发展合力。
回顾2013年,内生动力的勃兴,成为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所在。源头活水从哪里来?实践给出了答案。一年来,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随着3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的取消下放,随着各地各部门在中央部署下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去年前11个月全国各类企业登记数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5%,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创业热情和市场动力由此生发。这说明,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是我们赢得良好开局的重要经验,体现了我们党对市场和政府、中央和地方等重大关系的科学认识和有效把握。
经过35年改革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能在相当程度上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各展其长,中央和地方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就可以激发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正是在这样的统筹谋划下,一年来,我们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审批“瘦身”推动流程再造,准入门槛降低点燃投资意愿,“营改增”如火如荼使企业减负上千亿元,为民间资本打破各种“玻璃门”、“弹簧门”的掣肘……一系列举措,着眼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力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让“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让政府之外的各类主体各尽其能,经济发展的引擎自然动力充沛、活力迸发。
市场力量的兴起,离不开政府职能的转变。“宽进严管”为市场秩序夯实基础,“非禁即入”政策激扬起一些行业的新脉动,创新驱动战略让“宽带中国”上路、“4G标准”落地,开拓着新兴产业成长的蓝海……正是在“看得见的手”的有效作用下,政府的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越来越清晰: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支持创新等,从而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卓有成效的政府治理,需要让中央和地方分工得到更好体现。回首一年,简政放权过程中,中央决策与地方执行上下贯通,全力做好整篇文章。化解产能过剩攻坚战中,中央的决心与部署,化为各地“壮士断腕”的勇毅笃行,河北忍痛“砍”下上千万吨落后产能,浙江奋力由“低小散”向“高新尖”转型。上下同心,其利断金;上下同欲,无往不胜。通过合理分工、责任分担,调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是我们得以攻坚克难的重要制度优势,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支点。
“善战者,求之于势。”走过不平凡的一年,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相得益彰,中央与地方协作共进,成就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展望新的一年,做好政府与市场的大文章,奏响中央与地方的交响曲,我们就一定能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书写更为精彩的答卷。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04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