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花店亮出了镇店之宝——彩虹玫瑰
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恰巧和西方情人节赶在了同一天,这样一来,是手捧鲜花送情人,还是家人团聚吃元宵,抑或两节都过?人们不禁会问,“土节”和“洋节”PK,谁更占上风?
情人节碰上元宵节,19年轮一回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介绍说,2月14日和正月十五碰上同一天,一般是19年轮一次。朱进解释说,由于中国传统农历和世界上普通使用的阳历是根据不同周期计算的,因此农历存在着19年七闰的规律,比如某个人的生日,一般会是19年能赶上一次是同一天。情人节的2月14日和正月十五一般也是19年相遇一次。记者查阅了万年历发现,1900、1938、1957、1976、1995、2014、2033年,元宵节都和情人节在一起。[详细]
电商:情人节搜索数据大大超过元宵节
据淘宝网指数显示,仅2月10日一天以“情人节”为关键词的搜索人次高达131600多次,而“汤圆”和“元宵”两组关键词在这一天加起来刚刚过万,洋玫瑰在关注度上远远地胜出了土汤圆。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情人节搜索数据大大超过元宵节,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元宵节相关商品的类型比较单一,而情人节的商品种类则五花八门。[详细]
实体:玫瑰受热捧 汤圆显冷清
在实体店里,相比情人节,元宵节的氛围也要淡一些。超市里巧克力等礼盒,占据了关键位置,有各种促销活动。而汤圆等元宵食品就显得“低调”得多,鲜有促销活动。鲜花是情人节不变的主题。不过受去年年底云南雪灾影响,鲜花受冻,国产玫瑰产量减少,合肥玫瑰价格一路高涨。桐城路上花店老板透露,往年平时红玫瑰批发价一支3元左右,今年基本要9元/支。今年情人节普通红玫瑰,售价或涨至近20元/枝,百合价格将上调到20元/枝。[详细]
情人节遇上元宵节,原本难得的“双节合璧”,却让不少青年犯起了嘀咕:究竟是捧着玫瑰和恋人一起浪漫,还是回家陪父母吃元宵?有网友吐槽:这个题目的难度不亚于网络神题:老妈和老婆同时落水,先救哪一个?
六成大学生选择陪佳人
不少网友各抒己见,有人坚定地表示“当然亲情为重”,有人认为“春节陪伴了爸妈,元宵节就陪女朋友”,还有人略带凄凉地调侃“没情人只能过元宵。”有媒体调查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82名正在恋爱的大学生,其中54名大学生选择和朋友一起过。大学生们更偏爱情人节,但家长们几乎一边倒的希望孩子能留在身边过完元宵节。在媒体随机采访了11名家长,其中10人表示,如果孩子元宵节不在身边,自己会感到不舒服。[详细]
四成单身男女为父母过节
某婚恋网站发布专门针对单身男女情人节如何过的调查,共有16021人次参与。数据显示,有将近4成的男女选择会为父母过一个情人节。今年没有女朋友的赵伟,本想和哥们儿去参加单身派对,“不过我思前想后,觉得自己去潇洒,父母在家冷冷清清的心里一定很寂寞。”赵伟说,父亲是一位不善表达的人,他几乎没有见过父亲给母亲送礼物。于是,赵伟想在情人节那天帮父母过一个属于自己的情人节。[详细]
网友支招“把爱情带回家”
更多的人对于如何过节并不犯愁,他们提议“把爱情带回家”,只要是正大光明的恋人,带回家一起过又何妨。网友“蓝师傅Zz微博达人”决定一改往年“出门过”的方式,情人节将和爸妈、爱人、宝贝女儿一起度过,并亲手为他们做一顿大餐。北京的小晨将与相恋三年多的男友在2月14日登记结婚。小晨说:“今年云南雪灾导致玫瑰价格大幅上涨,把自己的情人带来见家人,再一起吃碗热乎乎的元宵,也许胜过风雪中昂贵的玫瑰。”[详细]
“甜元宵敌不过艳玫瑰”“洋玫瑰盖过土汤圆”,媒体上的声音好似一边倒,洋节显然更受追捧。两节相逢,让原本可以制造两个噱头的商家,在商品促销上更愿意趋向洋节。洋节对节日经济的“蚕食”,追本逐源,还是由于近年来人们节日观念的转变和生活习惯的变化。
洋节日主题鲜明,形式随意
据一项调查显示,喜欢过洋节的绝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和传统节日相比,一方面洋节的主题明确直接:情人节表达对爱人的情意,母亲节表达对妈妈的感激;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也比较随意: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它让人们很容易就找到情感宣泄的渠道,成了聚会、开心、狂欢的盛宴,成了张扬心情的理由。在大多数年轻人看来,洋节更像是为自己过的。[详细]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单一,“吃”字填满
我们的传统节日,虽然每个节都有自己的主题,但内容交叉、重复,比如元宵庆团圆、中秋庆团圆,除夕更要团圆;清明纪念先人、端午纪念先贤、中元节纪念先人,除夕也要纪念先人。形式上,传统节日总是过分强调物质,特别是饮食,很多节都成了“美食节”:春节吃年夜饭、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吃完了,节便过完了,对于节日的记忆似乎只剩下胃里的一堆残羹。[详细]
汤圆与玫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如何交融?
鲜红的玫瑰与雪白的元宵迎头撞上,这并非文明的冲突,而是一段东西方节日相互融合的佳话。细看古老的元宵节,两千年来正是在各种文化浸润下才渐渐圆润而璀璨。汤圆与玫瑰,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大片,民歌与交响乐,莫言与莎士比亚……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类似的碰撞与选择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我们既要挖掘传统,又要宽容选择。[详细]
专家呼吁过节方式应多样化
19年等一回,今年元宵节和情人节大撞车。上一次1995年,我们还小,下一次2033年,我们已老,让很多人对这次情人节倍感珍惜。“情人节应该变得多元化。”浙江省社科院副研究员王平表示,“关键在于如何从这个主题产生出适合自己的、有时代意义的相关商品。比如今年双节撞车,两个人一起做元宵,也可能成为情人节新的符号化的东西。”[详细]
不妨将传统的亲情与西方的爱情融合在一起
民俗专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表示,在节日文化的碰撞面前,我们一定要分清节日的意义,一方面要注重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把吉祥团圆作为过节的前提;另一方面,不能过分强调西方节日的重要性,更不能强迫别人只过情人节,那样就丧失了节日的真正意义。因此,我们不妨在同一个节日里,与其纠结,不如将中国传统的横向亲情关系与西方的纵向爱情关系融合在一起,寻找节日精神的契合点。[详细]
双节合璧也能相得益彰
回到日常生活的层面,元宵节与情人节完全可以相得益彰。如今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大,青年“婚恋难”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对恋爱时间较长、感情稳定的情侣而言,可以考虑在2月14日这天去看望双方父母,让父母乐在其中的同时,也让两人的感情进一步升温。对于刚刚交往的情侣,需要借助“情人节”增进感情,只要提前沟通,相信父母会理解孩子的选择;而对于即将离乡的青年,利用有限的时间陪伴父母,想必任何懂事的恋人都会支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