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熱評

人民熱評:醫院這份“喜報”,有“病”

余心萍
2025年10月16日16:11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近日,一則醫院“喜報”引發公眾質疑,內容為“熱烈祝賀蘭石醫院‘再創佳績’,9月份門診人數7577人、住院及門診手術台數426台,10月份開診第一天門診人數451人、手術25台”。院方相關負責人稱,一名新員工將工作量做成了“喜報”發到朋友圈,“我們認識到了在思想意識和價值導向方面存在的問題”。

“但願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網友在評論區的留言點出了關鍵之處。這種“喜報”缺乏應有的溫情,暴露出錯誤的業績觀。醫療機構應懷有仁心,堅持正確的是非觀,把診療人數當成佳績,把手術台數視為喜報,顯得格外突兀。

要知道,“喜報”呈現的數據背后,是患者的病痛與經濟負擔,將其包裝為“業績”慶祝,缺乏對疾苦的同理心,違背了傳統醫德。即使相關機構有盈利性質,也應該淡化商業色彩,強調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稍加梳理可知,近年來,類似這種亂發喜報的案例還有一些,比如有醫院發喜報“熱烈祝賀我院門急診服務人次突破200萬”。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我們不能否定醫療機構需要正常運營的現實,但不能認同醫療機構把醫療行為等同於商業交易的慣性思維。

應該說,追求運營效率與堅守醫德倫理並非二元對立,但不難達成共識的是,真正值得醫院引以為傲的“喜報”,應當是疑難病症的成功攻克、患者口碑的自然積累、醫療服務的品質提升、醫患關系的和諧共贏。這些才是醫療機構可持續發展的堅實根基。

生命的重量無法用數字衡量,病痛的解除不應成為慶祝的噱頭。但願院方真正做到深刻反思,改變在思想教育、規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疏漏,也期待整個醫療行業在市場化進程中都能修醫德、行仁術,守住初心,傳承仁心,永葆責任心。

(責編:徐玉涵、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