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銀川古城迎新變,AI助力譜新篇


點擊播報本文,約
當賀蘭山的岩畫遇見機器學習算法,當黃河水融入數據流,隨著歷史的車輪走進數字時代,人工智能(AI)技術正為西北古城銀川插上騰飛的翅膀,使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9月下旬,銀川市與人民網聯合開發的“AI銀川”經貿文旅智能體正式上線發布,為央地聯動推動城市向數智化轉型再添一項創新合作成果,這也是銀川市加快建設算力之都、以人工智能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銀川,承載著兩千余年的歷史煙雲。從秦漢邊塞到西夏都城,從明清重鎮到現代首府,每一次變遷都深刻烙印著文明的碰撞交融。在深厚的歷史積澱基礎上,近年來,銀川市以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為核心目標,聚焦智算、智能、智產三大領域,大力實施“人工智能+”、數據要素×行動,全力打造算力之都。以AI推動文化遺產從靜態陳列到數字重生為例,無論是AI破譯神秘西夏文字還是千年陵墓“活”起來,抑或先民狩獵祭祀場景穿越時空再現,科技進步讓世人見証:文明從不會真正消亡,只是等待被重新喚醒。
智慧中樞,城市治理打造“超級大腦”。早在2019年8月,全新的銀川市智慧城市運營管理指揮中心即投入試運行,整合銀川(一網通)門戶、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信息平台、12345便民服務平台等6個平台協同作戰,為政府決策提供精准指向,為百姓生活提供便捷服務。此外,銀川市還通過實施“智賦百業”行動,支持政務、工業、金融、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的典型應用場景復制推廣﹔落地141家“互聯網+醫療健康”企業,建成900多個智慧小區﹔包括建成全國首個人工智能芯片軟硬件適配基地等,全方位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智慧制造,孕育產業升級新引擎。近年來,銀川市不斷強化科技創新投入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幫助企業圍繞人工智能、新型電力系統等領域開展研發攻關,不斷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目前,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上企業達100余家,形成了技術賦能產業,產業反哺就業的良性循環。
從政務服務升級到歷史遺產保護,從傳統產業改造到智慧城市建設,AI技術在銀川的應用場景豐富多樣,展現出強大發展潛力。此次“AI銀川”上線,將在政策解讀智能化、商貿供需精准化、文旅體驗沉浸化、文明互鑒數智化等方面實現更高效應用,推動銀川市國際化交流與產業升級再上新台階。
科技潮涌,AI為帆,銀川在時代的洪流中乘風破浪,正以嶄新的姿態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