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讓縣中強起來優起來


點擊播報本文,約
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聚焦優質資源短缺、辦學條件不足、教師隊伍薄弱、投入保障不足等制約縣中發展提升的突出問題,對推進縣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先后實施了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和“十四五”縣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持續擴大縣中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減少生源流失,強化保障水平,提升教育質量,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從現實來看,縣中的高質量發展與民眾的期待還有一定的差距。如何進一步促進縣中振興,為千萬學子尤其是農村學子的成長成才夯實基礎,並以縣中振興帶動區域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還需要更有力的舉措。
《行動計劃》明確了五項具體目標任務,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八大行動和24條重點舉措。這些舉措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也體現了系統、整體施策的特點。對於積極構建各方協同、部門聯動的縣中發展提升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提升縣中辦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縣中發展靠什麼?既要靠資金、資源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縮小城鄉辦學條件的差距,也要靠建強建優師資隊伍、深化課程改革,為提升辦學質量提供堅實的助力。對此,《行動計劃》提出教育資源擴容行動、辦學條件改善行動、課程教學提質行動、教師隊伍提升行動等,回應了這些最基本的現實問題。說到底,就是要從硬件上補齊辦學條件短板,從軟件上解決縣中優秀教師“招不來”“留不住”的問題。
解決縣中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要跳出一地一校的視角,以更廣闊的視角、更高層次的統籌來破題。比如,嚴禁空挂學籍、跨區域搶挖生源﹔嚴禁省屬、省會城市高中違規面向縣域掐尖招生﹔嚴禁未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等部門同意,惡意從縣中搶挖優秀師資……這些禁令的落實,就需要省級層面強化統籌。這背后指向的,還是區域教育生態的重塑。要通過完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破解縣與縣之間爭搶辦學資源、比拼升學率等一系列難題,形成有序的教育競爭生態,讓縣中辦學回歸育人初心。
要強調的是,縣中育人質量的提升,不能僅僅關注升學率。育人模式改革,也是縣中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當下,一些地方縣中還存在片面強化應試教育的傾向,長時間刷題、在校學習時間過長,雙休日、節假日補課等情況普遍。這種現象不僅損害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也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行動計劃》要求各地以省為單位明確高中學生在校作息時間、寒暑假時間,確保學生的作息時間合理合規,回應了全社會的關切,對於形成健康的育人生態具有積極意義。
辦好縣中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這不僅是一個教育公平的問題,更關涉社會公平、考驗社會治理水平。把縣中放到教育強國、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三大戰略的交匯處,跳出“就教育論教育”的窠臼,形成振興縣中的合力,讓縣中強起來優起來,才能為廣大縣中孩子的成長鋪就寬廣的道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