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來論

人民來論:走出“象牙塔” 擁抱“大課堂”

賈錦怡
2025年09月26日09:24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九三閱兵,雄壯威武的人民軍隊、先進的武器裝備,令人心潮澎湃,對祖國的強大、民族的進步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參加清華大學未央書院“北境綠舟”赴挪威、冰島調研新能源發展支隊,在奧斯陸街頭,看到比亞迪、蔚來等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穿梭於滾滾車流,對中國制造遠銷海外、造福全球有了真切體會。

近期,在國內外親眼目睹的一些場景,深深觸動了我。

何其幸運,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富民強的時代。今日中國青年之所以能安享和平幸福,之所以能“平視世界”,是幾代中國人拼搏奮斗、流血揮汗換來的。站在他們肩膀上的年輕一代,深感絕無懈怠、躺平之理由——勢必要傳承那股子精氣神、接過先輩手中的接力棒。

作為仍身處“象牙塔”的大學生,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如何提升自己,才能不負青春、不負時代?

敢於走出書本,重視實踐。一路讀書,走進大學,我們迎來更開闊的天地。我所在的清華大學未央書院,重視實踐,定期組織調研、支教等活動,搭建起“書本”與“實踐”的橋梁。在冰島,與當地青年面對面交流人生理想、職業選擇,感悟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青春故事。在雲南宜良縣支教,鄉村全面振興不再只是書本概念,而變成了花農手上的厚繭、花卉市場裡的吆喝、“今年能多賣多少錢”的精打細算。親身經歷讓我明白,真正的學習與成長,從來不是單靠坐在教室裡啃書本就能實現的,必須用腳底板“跑出來”。

敢於下慢功夫。身處大學校園,也能清晰感受今天社會發展對於速度、效率的追求。然而成長無法速成、人才不能“預制”,必要的慢功夫還是得下、必要的沉澱必須要有。學習微積分,我也曾陷入盲目刷題卻收效甚微的困境。后來決定慢下來:不再追求做題數量,而是從極限定義起步,一步步推導定理,理解公式背后的邏輯。看似進度慢了,卻真正感受到數學之美,提升了思維能力。不急功近利、不貪圖捷徑,成長的底子才能更扎實,才能贏得人生的長跑。

敢於開拓創新。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塑造了我們這一代大學生對於未來的想象和人生選擇。增強創新意識,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勝任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工作,獲得更好成長與發展。創新源於對現實的洞察、對既有思維的批判,以及跨學科的融會貫通——這些是人工智能難以替代的。身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節點,我們這一代青年面臨巨大機遇也必然要經歷巨大挑戰,唯有開拓進取、唯有求新求變。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艱辛與不易,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挺膺擔當。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浪費光陰、不辜負青春,向上再向上,推動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向前再向前。

(責編:孟哲、付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