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熱評

人民熱評:從“魯迅抽煙”說開去

江 寧
2025年08月26日13:12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222
小字號

近日,浙江紹興魯迅紀念館一面魯迅手裡夾香煙的網紅打卡牆,被部分游客投訴,認為這幅牆畫不妥,會對青少年的行為規范有不良影響。相關話題一度沖上熱搜。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斗士形象,既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真實反映,也已成為中國人民集體記憶中的文化符號。網紅打卡牆上的魯迅形象藝術化還原了“生活中的魯迅”,讓我們在感悟其戰斗姿態之外,得以感受其普通人的真實一面。針對魯迅夾煙牆畫被指“可能對青少年產生不良引導”,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能得出客觀公允的判斷。正如有網友留言表示,“我從小就看著魯迅先生的形象長大,到現在我也沒有抽煙。”這從一個側面表明,相關指摘確有偏頗之處。

投訴權是現代法治社會賦予公民的重要權利,是監督公權力、完善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從消費者權益保護到公共事務參與,合規渠道內的理性投訴推動了無數社會問題的解決。然而,投訴權的行使如同所有權利一樣,有其邊界與尺度。這個邊界就是“實事求是”的原則,就是既要符合當下的公序良俗與法律法規,又要尊重歷史和事實本身的邏輯。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歷史人物的公共形象往往承載著超越個體的時代精神與民族記憶,簡單以今日標准解構歷史形象,無異於文化上的“刻舟求劍”。當投訴內容涉及歷史人物和相關評價時,我們更需警惕用今人的標准苛責古人,避免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泥潭。當我們就這類問題提出意見時,應當問自己:我的訴求是基於真實的歷史認知還是當下的情緒投射?是旨在促進文化傳承還是制造對立分裂?是尊重公序良俗還是追求標新立異?

理性投訴與歷史評價的辯証法,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成熟度的體現。一個健康的社會,應當既能保障公民暢所欲言的權利,又能守護共同的歷史記憶﹔既能與時俱進地反思傳統,又能珍視那些構成民族精神基石的符號與價值。

在歷史與現實的對話中,我們需要少一些“破”的沖動,多一些“立”的智慧﹔少一些非此即彼的對立,多一些兼容並蓄的包容。

(責編:徐玉涵、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