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災害面前,豈容“隱形洪水”興風作浪


今夏,多地遭遇持續降雨,引發洪澇災害,給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今年第11號台風“楊柳”正在影響我國,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將有大風暴雨,防風防汛防地質災害形勢嚴峻復雜。
也要看到,在“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網上仍不時出現相關謠言。從發布甘肅天水洪水淹沒道路車輛視頻,到虛構寧夏發生特大洪水、養殖戶損失慘重,從剪輯“山東菏澤冰雹大如碗”圖文視頻,到擺拍“兩人被洪水沖走”,相關謠言廣泛傳播,成為網絡空間的“隱形洪水”。有關部門已依法處理不實信息並處罰不法人員,但防范汛情謠言仍不可掉以輕心。
不法分子出於博取流量、發泄情緒等原因,發布不實信息。看似隨手一發,卻會擾亂社會秩序,造成群眾恐慌,誤導防汛救災工作,干擾決策與救援,甚至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相關行為突破了道德底線,更挑戰著法律紅線,必須付出應有代價。
應該看到,謠言形態多樣、形式推陳出新,為人們分辨帶來了困難。更改視頻定位、替換背景音,將外地畫面偽裝成本地事件﹔利用歷史圖文視頻,偽造為新聞事件﹔虛構傷亡人數等數據,編造堤防決口等駭人場景,擴大謠言“沖擊力”……相關信息具有迷惑性、煽動性。加之汛期來臨,廣大網友密切關注天氣動態,相關謠言瞅准了公眾的信息需求和焦慮情緒,極易通過社交平台形成“裂變式”傳播,造成惡劣影響。
天災面前,人類無比渺小﹔災害來臨,尤需眾志成城。防汛救災工作關系千家萬戶、關乎生命安全。測、報、防、抗、救等環節無縫銜接,水利、應急、公安等部門各司其職,政府、軍隊、社會組織等共同發力,方能筑起防汛救災的“銅牆鐵壁”。而任何一個針尖大的窟窿,都有可能漏過斗大的風。一句不負責任的謠言,就可能讓周密准備前功盡棄,讓全社會承擔后果。各方必須高度重視防謠辟謠的重要性,將其納入災害預防處置全流程,有效淨化網絡生態。
防汛救災要做好“人”的工作、“物”的工作,也要做好“信息”的工作。天氣瞬息萬變,廣大群眾迫切需要掌握各方面信息,進而做好應對與准備。面對斷電斷網等緊急情況,一條短信、一個大喇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這個角度看,及時斬斷謠言傳播鏈條,對不法分子依法嚴懲、形成震懾,固然是信息工作的重要環節。但我們不能跟在謠言背后跑,而要打好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的主動仗。從多渠道及時有效發布預警、救援等信息,到聯合手機運營商建設手機應急呼叫平台,再到通過短視頻等形式做好安全科普,在擴大信息覆蓋面的同時提高觸達率,才能真正為群眾答疑釋惑、紓解疑慮。
防汛救災,需要應急響應的嚴陣以待,也需要網絡空間的風清氣正。每個人都做網絡安全的“守門員”,在採信前多問一句“真的假的”,在轉發前多看一眼“信息來源”,我們就能有效應對謠言傳播的“隱形洪水”,更好打贏防汛救災硬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