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虛不能“虛”(思想縱橫)


務虛與務實,是黨員干部謀劃工作、干事創業的關鍵環節。務實是務虛的出發點和歸宿,務虛是務實的前提和基礎。務虛旨在辨明方向、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為務實行動奠定基礎、提供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善於進行戰略思維,善於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從戰略上謀劃,就是一種務虛。在《之江新語》中,習近平同志寫道:“如果說務實是‘決勝千裡之外’的實踐,那麼務虛則是‘運籌帷幄之中’的謀劃”“如果過分強調‘埋頭拉車’,忽視‘抬頭看路’,那就會陷於千頭萬緒的事務泥潭而不可拔”。可見,務虛對黨員干部干事創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務虛雖帶有“虛”字,實際上恰恰不能“虛”。然而,有些地方、個別干部理解片面,將務虛等同甚至歪曲為空談清議,滿足於坐而論道、紙上談兵,最終導致虛功泛濫、實績寥寥,滋生形式主義,破壞了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因此,黨員干部要准確把握務虛的本義,既重務實、又善務虛,就實論虛、以虛率實,掌握好務虛這一重要方法論,更好推動工作。
務虛的價值在於“求是”。務虛的過程,本質上是深化認識、把握規律、謀劃未來,它要求黨員干部跳出具體事務,深層次、寬領域、多角度審時度勢、分析問題、謀劃思路、研究對策。在實際工作中,上至黨中央制定發展戰略、破解改革難題,下至基層單位謀劃年度工作、制定長遠計劃,都離不開深入的務虛來找准坐標、選准方位、瞄准靶心。務虛貴在解放思想、碰撞思維,求的是互相啟迪、揚長補短、凝心聚力。務虛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建立在充分的調查研究和透徹的理論分析之上。如果沒有從過往工作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沒有對存在的問題深挖根源、剖析症結,務虛的結果對現實就沒有指導意義。因此,務虛作為“實踐—總結分析—再實踐”的關鍵環節,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使得出的結論、提出的對策符合實際、遵循規律。
務虛的最終歸宿是“求實”。“實功”是檢驗務虛成效的標尺。務虛不能止於思想火花、理論推演,更不能淪為形式主義的“空轉”。務虛的根本目的,在於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服務群眾。如果一場務虛會議開得轟轟烈烈,口號喊得震天響,會后卻不見行動、不見落實、不見實效,這樣的務虛隻會徒耗資源精力,助長虛浮之風。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務虛做得再好,若不能轉化為破解難題的實招、推動發展的實效、群眾可感的實惠,便是本末倒置,偏了中心、丟了初心、失了民心。
確保務虛不“虛”,關鍵要以“實”字貫穿始終。謀劃要實。務虛要力戒大而化之、泛泛而談,必須緊扣發展中的真問題、群眾反映的難問題、中心環節的實問題,剖析問題根源、拿出解決方法。黨員干部隻有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使務虛建立在堅實的事實和數據基礎之上,才能確保工作舉措具有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轉化要實。務虛形成的共識、思路、方案,要能迅速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計劃,列出時間表、明確責任人。建立行之有效的督查督辦機制,暢通從“務虛會場”到“落實現場”的路徑,防止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無果。作風要實。黨員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摒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克服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的行為,力戒空談、崇尚實干,既深謀遠慮、謀定后動,又敢作善為、久久為功,以實績實效交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3日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