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筑牢健康証這道“防火牆”(人民時評)

申少鐵
2025年07月08日06:0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健康証全稱是預防性健康檢查証明,是特定行業從業者上崗的“健康通行証”,用來証明持有者具備從業規定的健康素質,沒有痢疾、傷寒、活動期肺結核、皮膚病等傳染性疾病。

  健康証也是消費者與傳染病間的“防火牆”。倘若健康証不“健康”,有關消費和服務領域未能如願堵住傳染病,不僅可能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甚至可能造成公共衛生事件,給社會帶來損失。

  據了解,個別地方辦理和管理健康証存在多種違規情況,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形同虛設,給公共衛生埋下了安全隱患。

  比如,漏檢一些項目仍可以拿到健康証,勞務中介能為從業者提供“代檢”服務,無須體檢、花點錢就能在網上買到假証,個別企業對員工持有的假健康証視而不見,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1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當前,我國大力擴大內需提振消費,讓人們放心消費、痛快消費,良好的健康保障是基礎。保障人民健康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民心工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必須聚焦和落實到像健康証這樣的細枝末節上,補齊短板,防范風險。

  這是一個抓落實的問題。食品安全法、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都對健康証作出規定,食品生產經營、化妝品及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等專業生產、公共場所服務、托幼機構保育等行業從業人員,必須辦理健康証。一分部署,九分執行。讓已有的制度規章、管理規范管用起來,需要有關部門加強指導和監督,相關單位和企業增強遵規守法的自覺。

  這也是一個“良幣”和“劣幣”角力的問題。不少人花錢去買假証,不是因為自身有傳染病,而是因為正規的健康証辦理速度太慢。一些地方辦理健康証需要好幾天,對於等待上崗的就業者來說,等待久了可能就業機會就沒有了。還有一些地方辦理健康証隻針對本地從業人員免費,對外來人員不免費,價格更低的假証就有了生存空間。對此,不妨適當增加可辦証的醫療機構,優化體檢流程,盡量縮短辦証時間,擴大健康証免費辦理服務覆蓋面。

  從實踐看,推動數字化辦理、智慧化監管,能有效提升監管與服務效率。比如,內蒙古蘇尼特左旗蒙醫醫院對接市場監管、疾控等部門數據,自動核驗從業人員資質,健康証辦理時限從原來三個工作日縮短至一個工作日,最多隻需跑一次。貫徹“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要求,借助先進技術完善審核監管機制,有助於減少監管難度、堵住造假漏洞。

  假証泛濫會透支公眾信任,增加社會運行成本。提高違法成本不僅可以減少違法行為,對完善社會公平與誠信體系也有重要作用。對參與造假的醫療機構不妨施行“一案雙查”,對制售假証中介機構應依法嚴懲、加大經濟處罰力度。

  健康証的管理涉及千千萬萬從業人員,關乎億萬人民身體健康,是民生問題,也關系行業發展。加大監管力度,提升治理效能,筑牢健康証這道“防火牆”,讓人民群眾放心消費、健康生活,正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8日 05 版)

(責編:衛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