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從實處建設節約型機關
北京市朝陽區 肖 飛
在日常辦公中,看似微不足道的文具、紙張、水電,是容易被忽視卻又潛力巨大的節約切入點。運用好“精打細算”的思維和方法,合理安排各類資源資產用度和用處,能夠實現對機關辦公成本的有效控制。
鉛筆和簽字筆,做好收集歸類,盡可能用到墨耗盡、水干涸,而不是用到哪兒丟到哪兒﹔打印文件,非正式公文可合理設置頁面布局,採用雙面打印,能讓有限的紙張發揮出更大的效用﹔辦公室實行人走燈滅電關,杜絕“白晝燈”“長明燈”“空調電扇常開不關”……
小小的節約舉動,匯聚起來能節省不少資金。避免節約理念在落虛中落空,不妨從細微處做起,以精細化管理推動節約習慣養成。於機關單位而言,這是降本增效的良策﹔於社會而言,這是助力資源循環利用、守護生態環境的切實行動。
小事小節關乎作風。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提出,“引導干部職工增強節約意識、珍惜物力財力,積極培育和形成崇尚節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機關文化”。黨政機關從細微處扎實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在小事小節上恪守節約要求,必能為在全社會形成節儉之風發揮示范表率作用。
樂見“小蜜蜂”化身“啄木鳥”
重慶市沙坪壩區 趙杰昌
發現共享單車亂停放、攤販佔道經營,一名外賣騎手趁等餐間隙打開微信小程序,拍下清晰照片並填寫相關信息,不到一分鐘就把問題反映上去。前不久,廣東珠海依托“珠海城市管家”小程序和“數字城管系統平台”,吸納外賣騎手參與城市治理工作,聘請他們為“社會監督員”。
城市環境安全有序、整潔亮麗,居民才能更舒心。但現實中,城市治理點多面廣,面臨各種矛盾和問題。外賣騎手穿梭在大街小巷,服務的區域和人群廣,往往能敏銳感知到城市生活中有待提升的細節。他們平日裡如辛勤的“小蜜蜂”,用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如今在工作之余化身城市環境的“啄木鳥”,共同參與城市治理,消除治理的盲區、死角。與此同時,賦予他們基層社會治理“流動崗哨”的職責使命,也能幫助這一新就業群體收獲更多的社會認同感和職業成就感。
外賣騎手當“社會監督員”,是值得借鑒的有益舉措。各地在實際工作中,不妨因地制宜鼓勵外賣員、快遞員等更多新就業群體參與優化社區治理、食品衛生監督、城市安全運行等工作。制訂完善相關獎勵激勵機制,為公眾參與城市治理提供便捷條件,調動起更廣泛的積極性,我們的城市一定會更美好。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7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