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大學生在宿舍走廊打地鋪”,如何為孩子撐起清涼?


“沒想到哈爾濱的夏天也如此炎熱!”據報道,近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因天氣炎熱,哈爾濱某高校學生為了消暑,“在宿舍樓的走廊和樓下空地乘涼,也有人去天台吹風”﹔由於宿舍晚上太悶熱,“有很多同學熱得受不了,選擇在附近酒店住”。對於是否會安裝空調,高校工作人員表示,“要看學校的計劃和安排”。
“一動就出汗,不動也出汗,晚上也睡不著”。無論“在宿舍樓走廊上打地鋪”,還是花高價住酒店,都是出於無奈。此前,黑龍江氣象台發布高溫預報稱,大部分地區氣溫持續偏高,最高氣溫超過30℃,部分市縣可達35℃-37℃。除了黑龍江,吉林最近也有高溫天氣,有學生發帖稱吉林大學夏季宿舍太熱,很多學生選擇不住宿舍,而是在宿舍以外搭帳篷睡覺。對於學生宿舍何時安裝空調事宜,校方表示,“裝空調是一件重大的事,目前還沒接到相關通知。”
客觀來說,東北很多高校宿舍樓、教室和教師辦公室等,都沒有安裝空調,這與當地氣候有關。而近期,氣溫升高,也是客觀事實。該不該安空調,何時安裝空調都是值得討論的話題。而當務之急,則需幫助學生消暑,讓孩子睡個好覺。
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就能想到周全之策,為學生撐起一片清涼。說到底,與其讓學生被動應對,不如為學生主動想辦法。
有網友認為,應重視學生呼吁安裝空調的建議﹔還有網友建議,宿舍可延長供電時間,便於學生使用電扇。此外,還有網友稱,應該及時向學生發放冰貼、清涼油等物資。應該說,這些建議不無道理,如何施行,考量著當地各高校的責任意識。幫助學生實現從“被動避暑”到“主動御熱”,需要校方拿出實招。
既然是特殊情況,就需特別應對。在短時間內,統一安裝空調或許不現實,但校方可以因地制宜想法子,迅速決斷出實招。比如,不妨購置一批移動空調、大功率風扇等設備靈活供有需要的學生使用,或將具備優良通風條件的公共空間合理開放。再比如,延長體育館、圖書館等公共空間的開放時間,讓學生有更多時間享受涼意。
應對天氣變化,校方有責任制定應急方案,而不能簡單以“往年天氣炎熱時學校已放暑假”來搪塞。管理模式一旦缺乏靈活,措施安排與現實變化脫節,勢必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人,教育的目的就是“人之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的合理訴求要重視,對學生的正當需要要滿足。建立多方協同機制,瞄准學生痛點加以高效化解,才能回歸教育初心,更好助力學生成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