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AI客服轉人工難?客服不該為客添堵

AI客服轉人工有多難?近日,媒體記者現場直播實測22家平台APP,聚焦金融、支付、電商、出行、票務和游戲等領域,發現大多數熱線都由AI客服接聽,且不會明確提示可轉人工客服。有APP轉人工需等待兩分三十秒以上仍不成功﹔有的則需要跨越六級電子菜單才能找到人工客服選項﹔還有APP無法接通人工客服,隻能通過APP內部或小程序提交相關訴求。
盡管AI客服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但對於用戶來說,AI客服貌似有問必答,但在很多時候都是答非所問。究其原因,AI客服預先設定的“話術”不足以滿足所有用戶的實際訴求,縱使禮貌有加,也難免因“聽不懂人話”而令人崩潰。如果用戶想轉接人工客服,更非易事。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撥通客服電話之后,照例要接受AI客服繁瑣且又機械的問詢。一番無效溝通之后,用戶想要尋求人工客服介入,於是又出現了新的問題:由於找不到人工客服入口,用戶不得不再次聽AI客服照本宣科的講解。即使找到人工客服入口,也並不意味著就能立刻展開溝通:先要錄入個人身份驗証信息,接著被要求選擇問題類型,然后就是漫長的等待。許久之后,聽筒裡傳來一句:“人工坐席全忙,繼續等待請按1,返回上一級請按2……”凡此種種,令人不勝其擾、無力吐槽。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看,“人性化交流”才是客服的價值所在。客服的意義在於服務客戶,滿足客戶實際溝通的需要。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如果AI客服能滿足用戶需求,相信多數人都不願意再去勞煩人工客服。然而,當用戶尋求人工客服介入時,多半是遇到了AI客服無法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隱藏的入口與繁瑣的設計,實際上是將用戶拒之門外。客服本來是為了解決問題,當客服本身成了問題,企業的形象不免大打折扣。
從企業降本增效的角度看,AI客服代表著一種潮流和趨勢。有業內人士表示,客服領域存在“二八定律”:大概有80%的用戶,咨詢的問題集中在20%的問題上。AI客服不僅能夠解答一些常規問題,而且能夠實現24小時在線。更重要的是,相比起人工客服,AI客服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聽不懂人話”的AI客服,看似科技發展過程中的陣痛,實則暴露出一個嚴肅的問題:科技應用應該以人為本,而不是以人為壑。在完善對話模型,引導AI客服“聽懂人話”的同時,企業更應該能聽懂來自用戶的需求。無論AI客服如何發展完善,都難免會有無法覆蓋的個性化服務需求,“一鍵轉人工服務”因此不可或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