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消費民生

人民財評:期待情緒消費服務更專業更有價值

伏 特
2025年02月20日09:04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購買潮玩盲盒、好運綠植,給自己帶來好心情﹔挑選心儀的“谷子”和“手辦”,讓動漫角色陪伴左右﹔把富有文化特色的新潮文創產品作為送給朋友的禮物……近年來,隨著年輕人情感需求不斷豐富,圍繞“情緒價值”的商品服務應運而生,孕育出巨大的消費市場。

新經濟新業態回應了社會和市場需求,成為年輕人緩解壓力獲得慰藉的重要途徑,但該行業也出現進入門檻過低、商家參差不齊、服務缺乏規范等狀況。新業態呼喚更個性化、更具針對性服務的同時,也亟需更規范的管理和引導。

情緒消費市場空間廣闊。有調查顯示,八成以上大學生曾有情緒消費經歷,內容涉及“樹洞”“情感傾聽”“傾聽排憂”等。面對學業、工作、情感等多重壓力時,年輕群體對減壓、情感陪伴、自我認同、社交表達、價值認同等情感訴求不斷增加,並且願意為此消費。對消費者來說,情緒消費能夠滿足興趣愛好、豐富精神世界、提升幸福感﹔也能夠放鬆解壓、滿足社交需求、增加對生活的積極性等等。這是年輕人對情緒服務的態度,也折射出市場對有價值服務的迫切需求。

市場呼喚更專業更有價值的情緒消費服務。近年來,情緒消費服務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大量從業者涌入,出現了價格低、靠走量、效果不明等難以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服務。如傾聽就只是聽,排憂就是“喂雞湯”,宣泄就是放縱等,導致消費市場魚龍混雜。事實上,情緒價值的服務應有更高更明確要求,個性化服務不僅要有針對性地提供契合消費者心理需求和個人情況的建議,還應保護消費者隱私。這都迫切需要行業門檻劃分清晰,產品價值具備一定的專業性。

情緒價值消費不同於傳統消費,更強調在體驗消費中產生的精神層面的意義價值,即:能否滿足當下的情感需求。2023年,一款“愛因斯坦的腦子”走紅,商家宣稱“拍下后自動長到你的腦子上,買過的都說好……”。該產品並無實體也幾乎無后續服務,僅提供即時情緒,“買了我就變聰明了”。想贏得青年消費群體的市場認可,商家不能隻在營銷上下功夫,更應根據年輕人的情感需求,提供性價比高的產品和服務。事實証明,圍繞年輕消費者的心理、審美、性格特點,提供易觸達、差異化、個性化、即時滿足的服務,更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

事實上,情緒消費對行業監管提出了新課題,如虛擬型情緒消費如何保護隱私和財產安全,如何界定並防止借情緒消費之名,行擦邊服務之實,文化體驗型消費的加價套路、夸大宣傳、產品質量問題等。市場監管部門應盡快推動虛擬情緒服務規范化標准化,依法打擊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等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壓實相關部門和平台的管理和審核責任,引導消費者審慎選擇理性消費。

作為一個新的消費熱點,情緒消費貼近生活,將消費者的情感與產品、服務聯系起來,滿足多元化多層次的情感需求。因此,在拓展消費新業態的同時,監管更要及時跟上消費新趨勢,才能實現行業可持續健康良性發展,更好地提振消費潛力,帶動經濟活力。

(責編:庄紅韜、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