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藝起評>>影視綜藝

人民藝起評:電影《隻此青綠》,探尋混合藝術形式的價值

謝 陽
2024年10月21日13:31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隨著影視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舞劇、戲劇的影視化創作頻繁出圈,如3D舞台藝術電影《白毛女》、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舞台紀錄片越劇《新龍門客棧》等,引發了舞蹈、戲劇、電影等多領域藝術家的關注。影像不僅成為一種參與舞台藝術編創行為的創作性獨特觀察,而且還通過影視化的手段拓展了舞台藝術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渠道,為觀眾帶來了更加豐富的審美體驗。電影《隻此青綠》作為一部改編自同名舞劇的電影作品,其影視化創作過程展現了許多值得探討的亮點。

首先,電影在忠於舞劇原作的基礎上,以自己獨特的創作理念將舞蹈融入影像實踐中,在電影中重新設置鏡頭與舞蹈之間關系,巧妙地運用影像特有的敘事手法和視覺語言,將舞劇中的情感線索、歷史背景以及文化意蘊進行了更加細膩和深入的挖掘與展現。電影在保留舞劇核心精神的同時,通過鏡頭語言進一步豐富了故事的敘述和情感的表達。舞劇《隻此青綠》展現出北宋畫家王希孟創作《千裡江山圖》的過程,以及這幅傳世名畫背后的動人故事。與舞劇相比,電影在色彩運用、畫面構圖、音效處理等方面有了更大的發揮,電影通過精美畫面與震撼音效,將觀眾帶入到似真似幻的宋代世界。尤為突出的是電影對於《千裡江山圖》的呈現,不論是畫卷之徐徐展開,亦或是畫卷中山巒河流、村庄田野等細節的極盡描繪,都令觀者仿佛置身於這幅傳世名畫之中。

其次,電影還巧妙地融入了現代審美元素和時代精神,使得傳統文化在保持其獨特性的同時,也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使得舞劇電影的定義超越了記錄舞蹈的界定,特別是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加速了舞蹈與影像、數字模擬等跨媒介交流的速度,也無時不在促勵著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創新與交融。電影《隻此青綠》突破了傳統舞台表達的相對局限,通過攝像機與移動主體的復雜交織,突破舞台現場所被局限表達的內容,拍攝出在劇場肉眼所看不到的景象與畫面、人物的神情變化與心理起伏等,同時也消解了傳統舞台觀看時由於座位視角的不同而感受不同的難題,延續了現場舞劇表演的時空長度與寬度,在新的技術環境中運用思維、想象力,重新定位和思考了舞蹈藝術在不同媒介下的多元視角呈現。

2021年舞劇《隻此青綠》“破圈”,以舞蹈承載文化﹔2024年電影《隻此青綠》由“破圈”到“融圈”,探尋“鏡頭—舞蹈”混合藝術形式的魅力與價值。希望未來的舞蹈電影,不僅能夠體現不同類型舞蹈的美感,還能在現代傳播語境下更敏銳地捕捉個體生命與社會的大眾情感走向,帶給觀眾更多的驚喜。

(責編:徐玉涵、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