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為流動兒童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日,民政部等21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強流動兒童關愛保護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這是國家層面首個面向流動兒童群體專門制定的關愛保護政策文件,體現了國家對流動兒童的深切關懷,為各地做好促進流動兒童融入城市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引。
流動兒童泛指長期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離開戶籍地生活學習的群體。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0-17歲流動兒童規模7109萬人。人口流動從宏觀層面來看,無疑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生動體現,它反映了經濟的活力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對於這些流動兒童而言,他們在異地生活中面臨著諸多困難,比如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醫療保障的銜接難題、心理適應的壓力以及社交圈子的重建困境等。流動兒童的狀況緊密牽動著萬千家庭的心弦,已然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民生大事。因此,聚焦流動兒童需求,加強特殊關愛服務,設身處地地為他們的發展和未來著想,是必然之舉。
流動兒童面臨的突出問題是如何融入居住地的生活,如何在居住地享有權益保障和公共服務,如何應對心理適應不良、社交困難等問題。此次出台的《行動方案》圍繞完善制度措施提升保障水平、加強關愛服務促進健康成長等方面作出部署和分工。其中,首次建立《流動兒童在居住地享有關愛服務基礎清單》,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發展保障等6個方面梳理了19項關愛服務具體內容。可以想見,隨著《行動方案》的落實落地,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舉措將為流動兒童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到2026年,流動兒童相關政策制度更加優化健全,關愛服務工作更加精准有效﹔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更加均等優質,流動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權益得到全面保障……實現《行動方案》提出的目標,讓流動兒童真正融入城市,離不開政府、學校、家庭、社區、社會各方群策群力。
首先,在實際操作中,政府部門和社區工作者可以通過上門走訪、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全面做好摸底排查工作,詳細記錄每一個流動兒童的家庭狀況、學習情況、健康狀況等信息,建立起清晰准確的台賬,為后續的關愛保護工作提供精准的數據支持。其次,關愛保護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而要切實做在平常的生活點滴中,抓在經常的互動交流裡,真正落到基層的每一個角落。比如學校可以定期組織關愛活動,為流動兒童提供學習輔導和心理疏導﹔社區可以開設專門的活動中心,為他們提供安全的娛樂和學習場所,切實解決流動兒童群體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
近期,在山東青島,社區工作人員對摸排出來的每一條流動兒童數據逐一上門,詳細了解家庭、孩子的安全與生活保障、情感與教育的支持情況並進行評估。在安徽淮北,建成啟用“鴻雁守護驛站”,配有兒童圖書、玩具和體育器材,專職社工和志願者團隊提供服務。這些已有的基層實踐,可以為各地用心用情走近流動兒童,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提供有益借鑒。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要求健全社會治理體系。從這個角度看,把關愛流動兒童工作上升到國家層面作出頂層設計,促進流動兒童均等享有高質量權益保障和關愛服務,對進一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守護社會安定、公平、和諧,有著現實而長遠的意義。
流動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有一定的復雜性,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凝聚強大合力,營造良好氛圍,共同為流動兒童創造一個包容的城市環境,他們一定會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