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為人而建,“市”因人而興(現場評論)
——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19
走進工廠,興沖沖地“打卡”曾經工作、生活的地方﹔暢敘工友之情,回憶當年的青春時光……廣東東莞市東坑鎮的一家外資電子廠,迎來辦廠30多年來的特殊時刻:50余名曾在這裡打工的工友,從天南海北奔赴此地、相聚一堂。
這樣的溫暖瞬間,源自“尋找2億分之一——《東莞東》邀您故地重游”系列活動。《東莞東》是一部致敬來莞奮斗者、弘揚改革開放精神的原創音樂劇。前不久,該劇在東莞玉蘭大劇院上演時,10多名來自各地的建設者代表受邀登台,回憶在東莞的奮斗青春,讓許多觀眾紅了眼眶。
為啥是“2億分之一”?當地主要負責同志給出答案:“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40多年來,有超過2億人在東莞工作過、建設過、奮斗過、圓夢過。”從東江入海的一片泥濘起步,發展成一座地區生產總值破萬億元、人口破千萬的現代化城市,東莞是改革開放的生動縮影。不忘奮斗者、尋找奮斗者、致敬奮斗者,讓人們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情懷和溫度。“城”為人而建,“市”因人而興,人與城的雙向互動,為發展注入不竭動能。
城鎮化的核心是人。回顧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富起來”“強起來”的背后,是無數個體命運的巨變。2007年,首次把“外來工”稱謂改為“新莞人”﹔2009年,創新實施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積分入學政策﹔2013年,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多層次醫療保險制度﹔2021年,推出“小微執法”模式,探索服務為先、包容審慎的柔性執法……東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為人們夢想成真、人生出彩創造更好環境。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既是廣大群眾的共同期盼,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目標、吸引人才的關鍵因素。
人在城市成長,城因人而繁榮。《東莞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雪英獨自南下闖蕩,從流水線工人成長為公司高管,將自我價值實現融入企業、城市發展。現實中,無數個“王雪英”奮斗尋夢,推動東莞從農業縣發展為超大城市,由“加工制造業中心”逐漸升級為“先進制造業基地”。“記錄美好生活瞬間”的手機、“哪裡不會點哪裡”的點讀機、“把好睡眠帶回家”的床墊……東莞的產業蝶變,源於勞動者的創意與智慧,源於千千萬萬人的拼搏與奮斗。在城鎮化的“上半場”,產業發展吸引人口涌入,外來務工人員成為產業興旺、城市擴容的主力。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城市發展更離不開優質生產要素的集聚、創新人才的托舉。
時下,東莞推動實施“企業員工文明共享計劃”和“出租屋文明共享計劃”,增強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實現文商旅深度融合、產業與文化同頻共振。更好實現人與城的“雙向奔赴”,就要建設整潔、有序、平安、美麗的人居環境,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以生活滋養人﹔就要營造“不問出身,隻講拼搏”的干事創業氛圍,千方百計為奮斗者創造機會、給拼搏者搭建平台,以事業吸引人。城市不辜負認真生活、努力拼搏的人,人的干勁才能更好被激發、人的主體性才能不斷增強﹔更多人在奔跑中筑夢圓夢,也終將匯聚成城市發展繁榮的合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們的城市一定能讓生活更加美好。
(作者為本報廣東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14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