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打開新視野 拓寬大空間(現場評論·新職業新活力)

郁靜嫻
2024年08月02日06: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吸引新要素流入、容納新業態落地,幫助鄉親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迫切需要優化村庄布局、產業結構和公共服務配置

  

  徜徉在浙江桐廬縣富春慢居縣域風貌區,沿著富春江漫步,村落、建筑與自然風光深度融合。在這裡,每一個景點的打造,都獨具韻味。兩年來,富春江鎮駐鎮規劃師程娟和團隊參與規劃編制的村庄藍圖,正在一點點變成現實。

  程娟的資料裡,有圈點勾畫的最新國土空間規劃政策文件,有成摞的田野調查問卷,還有實地拍攝收集的各類圖文資料。在她眼裡,為鄉村做規劃,有其特殊復雜性:需要統籌村庄自然人文資源,適應鄉村生產生活方式現代化新要求,同時還得嚴格遵循相應的用地規范。逐個村庄調研、走訪、踏勘,採集村民願景意見,和相關部門討論方案可行性……通過一遍遍論証、磨合,鄉村規劃師給圖紙注入生命力,確保“圖景”成“實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統籌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是大勢所趨。吸引新要素流入、容納新業態落地,幫助鄉親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迫切需要優化村庄布局、產業結構和公共服務配置。把握村庄演進發展和人口變化規律,畫好規劃編制“同心圓”,關乎鄉村的現在和未來。

  增強鄉村規劃的引領效能,關鍵要實現多重目標約束下的最優解。農村土地利用政策性強、涉及面廣。行走在鄉間,土地規劃管理專業出身的程娟,時常要應對各類問題。比如,“老建筑怎麼修舊如舊”“閑置的文化禮堂,能否整合為老人照料中心和兒童成長驛站”“如何統籌好農田和設施農業用地”。科學做好空間“加減法”,盤活存量、培育增量、實現多規合一,並非易事。這就必須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生態安全底線和歷史文化保護線,還原山水田園風貌,為后續功能開發適度“留白”。同時,通過空間設計優化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帶動人口、資源、產業向優勢地區集聚,形成新的增長點。

  新職業帶來新視野,需要從業者涵養整體思維、系統思維。以鄉村規劃師為例,在鄉村全面振興實踐中,不能就鄉村論鄉村,規劃圖紙要跳出局地、一域。當前,我國正處在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窗口期,需要跟進的工作、補上的短板還不少。在規劃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時,程娟和團隊充分考慮覆蓋半徑,精心設置多級社區生活圈,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打破單一村庄范疇,增強要素在空間上的互聯互通,有利於提高城鄉基礎設施利用效率,促進城鄉公共服務相互銜接配套,讓規劃成果經得起時間檢驗。

  強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離不開專業人才的專業化服務。從採訪中了解到,從事鄉村規劃工作的群體,主要是具備相關資質的城鄉規劃師、建筑師等,這一工作對專業素養、政策把握以及溝通協調等方面能力要求較高。目前,已有多地建立了駐村鎮設計師制度,超百所高校與縣域結對開展陪伴式建設,鄉村規劃師的職業前景愈發清晰。隨著引才、用才機制不斷健全,期待規劃設計人才深入鄉村,孵化出更多能用、管用、好用的實用性村庄規劃,共繪新時代的“富春山居圖”。

  (作者為本報經濟社會部記者)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02日 05 版)

(責編:胡永秋、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