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讓小雜糧長成大產業(人民時評)

郁靜嫻
2024年05月22日06: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一日三餐,離不開五谷雜糧。作為糧食作物的組成部分,科學有序發展好雜糧,對於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義

  

  “小滿暖洋洋,鋤麥種雜糧。”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區,今年將利用谷子種植區與富硒資源優勢開展新品種、新技術集成示范﹔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新一季青稞已經播下,良種覆蓋率達到97%以上……每年收獲的糧食作物裡,除了人們熟悉的三大主糧品種以及大豆外,還包括谷子、高粱、綠豆、馬鈴薯等谷物、雜豆和薯類,也就是俗稱的粗糧。它們的作用不容小覷。

  作為重要的雜糧主產國,我國雜糧種類繁多、種植歷史悠久,多個品種產量均居世界前列。前不久印發的《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明確,按照“鞏固提升口糧、主攻玉米大豆、兼顧薯類雜糧”的思路,因地制宜發展馬鈴薯、雜糧雜豆等品種,根據市場需求優產穩供。近年來,我國通過財政撥款、保險保費補貼等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山西、河北等省份建設以雜糧為主導產業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小小雜糧已成為許多地方的特色名片。

  雜糧雖是小宗糧食作物,但在生產上有其獨特地位和作用。種類繁多的雜糧,是輪作倒茬、救災補種的主要作物品種。在同產量下,谷子的需水量隻有小麥的1/2、玉米的2/3。一些相對不適合大宗農作物生長的旱作農業區,往往是雜糧的“黃金產區”。在一輪輪種植結構調整中,雜糧的騰挪空間也很大。前些年,通過在玉米非優勢產區“鐮刀彎”地區推行“糧改飼”“糧改豆”,糧經飼種植結構得到有效改善。有的地方還運用復種、間套種等模式,見縫插針發展雜糧雜豆產業,科學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在消費層面,雜糧對改善居民膳食結構、增加多元化食物供給有重要價值。許多雜糧在營養成分上優勢突出,比如,豌豆是生產植物肉的重要原料,被譽為“澱粉之王”的木薯在食品工業上應用廣泛。從市場趨勢看,目前我國主食消費仍以精細加工產品為主,特色雜糧及全谷物消費不足。隨著農產品消費向多樣化轉型升級,雜糧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推動小雜糧長成大產業,需要瞄准市場需求精准發力。對於一些消費者來說,雜糧的適口性較差,這導致其在供需上存在地域差異並且價格波動較大。這些年,不少雜糧主產區積極延長產業鏈條,拓寬消費場景。比如,針對兒童、孕婦、老年人等不同消費群體,開發出小米鍋巴、燕麥巧克力、谷物飲品等雜糧主食產品、功能性食品和休閑食品,食用便利度和口感大大提高﹔結合康養產業,開發蕎殼枕、苦蕎茶、保健品等精深開發產品,提升產業附加值。面對飼用消費缺口,有的地方還通過種植糧飼兼用或專門飼用品種,對接大型牧場,促進雜糧“轉肉”“轉奶”。

  也應看到,對於各類雜糧雜豆,市場認知度參差不齊,而規模以上雜糧加工企業中,一半以上依然是以制粉、碾米等為主的初加工企業。要想更有效地開拓雜糧市場,還需進一步理順全產業鏈條。在生產環節,可通過完善訂單生產等機制,優化品種布局,提高原糧質量效益﹔在加工環節,應加快推動初加工技術標准化和裝備現代化,促進雜糧全營養利用與高附加值轉化﹔在經營環節,可探索以銷定產,並強化品牌意識,讓更多特色雜糧打出知名度。同時,針對地方雜糧品種在抗性、營養等指標上的優良性狀,也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從源頭上促進生產提質增效。

  一日三餐,離不開五谷雜糧。作為糧食作物的組成部分,科學有序發展好雜糧,對於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義。補齊短板、拓寬市場,期待小雜糧發揮大作用。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2日 05 版)

(責編:牛鏞、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