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讓“創新花”結出“發展果”(現場評論)

——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③

尹雙紅
2024年04月22日06: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找准自身優勢,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

  

  不少科學家將人類科學技術“爆炸式飛躍”的時間點,稱為科技革命“奇點”。對於人類距離“奇點”還有多遠,學者預測並不一致。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分論壇上,中外嘉賓圍繞科技革命“奇點”發表各自見解。許多與會嘉賓認同,從人工智能到量子計算,再到納米技術,一個個看似“超越現實”的創新成果正在加速涌現,為發展賦能、為生活添彩。

  在海南,一個個關於海洋的美麗傳說廣為流傳,折射出先民對這片蔚藍空間的敬畏與向往。如今,科技揭開海洋的神秘面紗,幫助人們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從“普盛海洋牧場3號”半潛深海,打造智慧漁業建設“海上糧倉”,到洋浦海上風電產業園建設按下“加速鍵”,即將全面達產,海洋科技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助力海南將更多不可能變為可能。著眼未來,做好“向海圖強”大文章,必須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向“新”前行,既要把握科技發展大方向,又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過去海南科技供給不足,補短板是共識,關鍵是怎麼補、往哪補。近年來,海南用好“溫度”“深度”“緯度”“綠色”優勢,找准創新“切入點”。在南繁“熱土”,育種技術持續突破﹔從“嫦娥攬月”到“天問探火”,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正逐漸成為航天強國的圓夢之地﹔“兩船兩器”“深海一號”等一批重大深海裝備,在海南落地運行……奔跑在科技創新的賽道上,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更好補短板鍛長板,才能形成比較優勢,實現追趕、超越。

  讓科技創新源泉充分涌流,關鍵在於營造重視創新、支持創新、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林深則鳥棲,水廣則魚游。從開放實驗室大型儀器,到數千畝南繁共享用地上線,科創土壤愈發肥沃﹔實施“揭榜挂帥”,吸引人才破解“卡脖子”難題﹔設置專門項目,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第一桶金”支持……今日海南多措並舉,廣納四海賢才。從強化人才支撐,到優化科研環境,再到促進產業落地,讓創新成果拔節生長,就要不斷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打通堵點卡點,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培厚土壤。

  科技創新的價值在於運用。發展新質生產力,尤須發力產業創新。在種業方面,我國近3萬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南繁獲得,佔全國審定新品種的70%以上,涉南繁硅谷種業經營主體收入總額突破100億元﹔在航天方面,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落戶文昌,配套服務等項目先后落地,航天產業集群初顯﹔在深海方面,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已聚集海洋產業類企業上千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海南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正不斷轉化為發展“加速度”。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做好產業升級大文章,方能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一個個推進創新的海南故事,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縮影。找准自身優勢,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就一定能讓“創新花”源源不斷結出“發展果”。

  (作者為本報評論部編輯)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22日 05 版)

(責編:岳弘彬、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