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繼古開今 潤物無聲

蒙 曼
2024年03月04日06: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樂於用典,善於用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通過習近平總書記喜歡的典故,展現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文化與中國道路的思考和實踐,這是一個具有高度政治責任感的大選題。如何把這樣的大選題轉化為精彩的視聽語言,讓老百姓聽得進、聽得懂,也是考驗媒體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大課題。作為經典釋義人,我連續參加了三季節目的錄制,學而時習之,感悟頗深。

  第一,這些典故証明著中華文明突出的特性和魅力。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將其概括為五個突出特性: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這些特性讓中國人在過去的數千年中,以自己的方式和智慧解決了各種各樣的困難,讓中華文明不斷發展壯大。以第三季第五集《風物長宜放眼量》為例,典故“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是《詩經·大雅·民勞》中出現的詩句。此后,小康這個概念在歷史長河中反復出現,成為中國人追求豐衣足食、生活安康的美好理想。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庄嚴宣告,我們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這不僅彰顯了黨的偉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也彰顯出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

  第二,這些典故的運用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典范。以第三季第一集《江山就是人民》為例,馬克思主義堅守人民立場,是“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儒家也早早地樹立了“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思想,產生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追求,這樣的追求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強烈的契合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革故鼎新也是基於這種契合性。

  第三,這些典故昭示著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方向。以第三季第十二集《長風破浪會有時》為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句話出自《易傳》,長久以來,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剛柔並濟、允文允武的民族性格。今天,新時代要求我們主動順應時代變化,不斷進行自我改造,這不正是“自強不息”所要求的積極主動、剛健有為嗎?新時代還要求我們持續推動文明互學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不就是“厚德載物”所要求的寬厚包容、萬物並育嗎?正是因為中華民族有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基因,才能夠擁有數千年延綿不斷的文明史,並且不斷創造中華文明新的輝煌。

  作為經典釋義人,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是我不斷深入學習的動力。

  怎樣才能將我的學習成果轉化成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電視語言呢?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勉勵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對此,我的體悟是,一定要把握好出發點、落腳點與切入點的有機結合。作為經典釋義人,我的出發點當然是典故本身,要准確把握原典,闡釋出它的精微要義。但是,我的落腳點是要時時刻刻把握住思想跟典故之間的聯系,讓典故煥發出時代生機。怎樣才能把典故講活呢?我的切入點就是歷史上那些跟典故有關,又能和新時代融會貫通的生動事例,用故事激發興趣,讓榜樣引領人心。

  通過繼古開今、潤物無聲的方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傳播,我們彌足珍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傳承。

  (作者為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4日 18 版)

(責編:趙欣悅、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