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三評“教師減負”之一:不能承受之重,誰理解?

雅 言
2024年02月26日14:45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網絡學習積分、普法考試,各種教學以外的任務數不勝數”“消防安全、防溺水、反詐、打疫苗、買保險,統統都是老師的任務,令人身心俱疲”……這樣的忙碌,是個案還是“群像”?一段時間以來,“中小學教師課外負擔重”等話題,持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新學期伊始,這類話題又打開了討論窗口。

從事任何工作,都會有壓力,教師當然也不例外。但是,現實中社會事務加重教師負擔的問題確實越來越突出,甚至已經影響部分教師正常開展教學活動。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所與光明日報發布的聯合調研結果顯示,教師的非教學工作量增加,佔用了過多時間精力。其中,60.8%的受訪教師表示,參加各類檢查考核、創建活動等非教育教學工作量“明顯增加”或“增加”。不僅如此,禁燒秸稈宣傳、家庭情況摸底、強制下載各類App、視頻學習打卡、截圖拍照留痕、填表造冊、賣保險、催繳醫保,統統壓到了教師頭上。有校長統計,最多的一年收到過4000多份來自各個部門的文件。還有校長感慨,“世界上所有的事(好像)都能關系到我們。”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教師感到壓力重重,面臨的額外工作負擔既來自教育內部,也來自教育外部。如,少數地方的黨委、政府仍存在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傾向,“口頭上”和“文件中”重視減負,實際仍將本部門工作層層加碼給學校﹔部分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協同機制未建立,各類“進校園”事項審批制度不完善,監督制約、評估監測等難落地。

客觀地說,教師適當承擔一定的社會事務,也是在履行社會責任。但是,教師的主職是教書育人,對教師而言,超負荷的運轉,尤其是各種與教學不相關的事務,不僅會降低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帶來不良生理和心理壓力,還會導致教師投入備課和教學的時間精力相對減少,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全面發展。在接受調研的教師中,表示“不願意繼續從事教師職業”者佔比達35.5%,“比較不願意”佔比26%。

減少非主責主業的工作任務,是中小學教師群體一直以來的心聲與訴求。“最能治愈我的,就是上課﹔最讓我感到滿足的,就是學生的進步。”網絡上,一位老師的心聲令人感慨。教育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隻有把教師從繁重的壓力中解放出來,使其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他們才能更好地肩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責編:徐玉涵、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