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來論:讓癌症防治更精准規范有效

日前,《柳葉刀-公共衛生》近日上線中國專刊,發表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聯合首都醫科大學共同完成的2005-2020年中國及分省癌症疾病負擔研究。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提高、生活條件優化,讓癌症防治更精准規范有效,迫切需要優化措施採取更有針對性手段。
近年來,我國癌症防治取得積極進展。得益於預防措施的落實落地、治療手段發展進步、新藥品研制並使用,我國癌症5年生存率從2015年40.5%上升到2022年43.7%。部分患者在癌症早期被發現並及時治療,部分患者雖發現較晚但依靠先進治療技術實現長期帶瘤生存。然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推進,癌症發病情況表現為癌症患者數量增加﹔因環境因素、生活習慣等因素導致的肺癌患者持續增多,因過多攝入加工食品、紅肉、高糖高脂食品導致的結直腸癌、胰腺癌相對死亡率提高……不僅要及時發現早期癌症,更需實現標准化治療提升治療的規范性和效果。
當前,我國的癌症防治措施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據今年11月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各地在癌症防治工作中仍存在認識不足、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包括“治重於防”現象仍較嚴重,各地圍繞預防做了一些工作,但實際操作中抓手不多,專家普遍關注“滅瘤”治療,對預防早篩等研究較少﹔早篩工作推動難缺乏針對性,部分城市存在政策不健全,缺資金設備等情況,一些地區早篩工作不分地域、年齡、性別,廣撒網收效少﹔腫瘤治療缺乏規范精准,同一患者不同醫院意見不一,患者莫衷一是,部分醫生對疾病進展風險評估過高涉嫌過度治療﹔基層醫療體系未有效發揮作用,“農村病人往縣城跑,縣城病人往省城跑,省城病人往中心城市跑”現象依然突出。這些現狀迫切需要更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未來癌症患者數量還將持續增加。更精准有效的防治手段不僅有利於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也有利於保持地方財政的持續健康。各地應建立並夯實“重視預防、防治並重”的癌症防治體系。如針對不同地區重點關注45歲以上、有腫瘤遺傳風險,或有HPV感染、乙肝感染等人群。建立規范的診療體系和診療規范,實現診療標准一體化。癌症治療有嚴格標准、步驟、依據,應建立確診、選藥、計量的規范指南,實現防治網絡不同層級的標准化治療。宜加大對農村地區癌症患者的幫扶力度。提升農村地區醫療水平,通過醫聯體、遠程診療等方式,保障藥品品類齊全、購買方便。有關部門宜加大宣傳力度,轉變患者意識,改善生活習慣。
癌症防治,既要持之以恆,也需精准規范。隨著患者人數、患病種類、區域結構的變化,唯有更有針對性、更加規范的防治策略,才能提升工作效果,實現既定防治目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