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熱評

人民藝起評:文藝院團探索“雙演融合”新業態初見成效

秦 川
2023年12月22日09:10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通過直播,我們藝術團知名度提升了”“流量上來了,收入增加了,也安放了藝術夢想”……據報道,近年來一些文藝院團嘗試“觸網”,藝術家、青年演員紛紛走進直播間,分享起直播經驗與成效,言語之間有掩飾不住的暢快和期待。在“線下線上融合,演出演播並舉” 的發展趨勢下,各院團探索線下演出、線上演播“雙演融合”新業態,初見成效。

近年來,對於一些地方文藝院團來說,由於種種原因,文藝演出人氣不高,導致收入銳減、人才流失,劇團無以為繼,生存艱難。等,是等不來轉機﹔靠,是靠不了長久。對於文藝院團來說,最需要更新觀念,刷新理念,突破概念。具體而言,從“事事依靠政府、不找市場找首長”的習慣思維中走出來,勇於自我革新,向新而生,向陽而興。

人們常說,“網民在哪裡,工作重點就應該在哪裡。”同樣的邏輯是,觀眾在哪裡,文藝工作的發力處就在哪裡。跟著觀眾走,觀眾才能跟著你走。當前,網上直播方興未艾,網上演出蔚然成風,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習慣於網絡化生存,文藝院團不妨主動接近,投其所好,開辟新賽道,挖掘第二舞台,賦予傳統演出以活力。

這是一次令人欣慰的雙向奔赴。今年4月,在文旅部市場司指導下,“藝播計劃—抖音直播院團專項”面向全國專業文藝院團開放合作、提供運營和資源扶持。據統計,截至2023年12月,已有來自92家國有文藝院團的1145名演員入駐抖音開展直播,嘗試線上演出。這一試水,“抖”出了文藝風採,也“抖”活了文藝生機。

媒體報道的一個細節令人動容。有網友坦言:“演出上線直接把我從‘路人’變成了‘鐵粉’。”以前想看精彩演出,必須舟車勞頓,親臨現場,而如今足不出戶就能一飽眼福,“現在好了,打開手機就能‘走進’音樂廳,是了解藝術、感受藝術,培養觀演興趣和習慣的好方式。”直播間的互動性,也讓“粉絲”有了和演員近距離實時交流的機會。

相關平台提供舞台,而文藝院團登“台”演藝術,可謂各取所需。有句老話說得好:“互相搭台,好戲連台。”在平台“加持”下,老院團走上新道路,文藝院團在直播間找到第二舞台,不僅可以迎來發展新機遇,還能更廣泛地為受眾提供精神養料,何樂而不為?文藝院團在網上人氣高漲,也能“反哺”平台,從而實現多贏。

值得注意的是,文藝院團不是一觸網就能成功,一開直播間就有網友買賬。一方面,人氣是慢慢聚斂的,擁躉是慢慢培養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粉絲”也不是好應付的,如果沒有兩把刷子,不拿出看家本領,就難以贏來滿堂彩,更遑論留住、黏住“粉絲”,從這個角度講,文藝院團挺進直播間只是第一步,不斷提高才藝和演出水平才是關鍵。

有地方院團演員直言:“沒有太多包裝、流量,是騾子是馬,拉來台上遛遛就知道了。”誠然,演得好,有實力,就不會被觀眾所辜負。人氣是“掙”來的,口碑也是拼出來的,實現人氣與口碑雙豐收,院團的美譽度就會越來越高,生存就不是難題,“存在感、收獲感、信念感變得更強了”。更重要的是,還能讓文藝更有生命力。

“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值得一提的是,涌向直播間的不僅有地方隊,也有國家隊,積極探索第二舞台,主動走進大眾,有事半功倍之效。多一些平台的扶持,讓文藝院團擁有更開闊的舞台,包括傳統曲藝在內的各種文藝才能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從而為文藝繁榮注入不竭動力。

(責編:燕帥、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