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第三屆人民網評大賽>>優秀作品

凝心鑄魂 奮進新征程 第三屆“人民紅”網評大賽參賽作品

從“博物館熱”感悟傳統文化新生機

劉者
2023年09月28日10:19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當前,年輕人中“博物館熱”持續升溫。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年輕人分享打卡博物館的體驗,線下打卡展覽、線上雲逛博物館成為年輕人的一種休閑、社交、生活方式。

開發數字IP、制作小程序與App、廣泛使用文物數字化技術、開展各種線上線下互動活動、開發各類文創產品讓游客把博物館文化帶回家、拍攝紀錄片、參與文博類綜藝……近年來,花樣翻新的文物與博物館敘事方式不斷出現,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了,走進百姓生活,走進年輕人的“備忘錄”。

“博物館熱”的興起,是多重因素帶動的結果,並非偶然。

公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日趨濃厚,文化需求更加旺盛。“知來處,明去處。”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一件件文物承載著千百年的歷史滄桑,抽象、模糊的歷史從而變得具體生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正在見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參觀博物館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底蘊及其創新偉力。

一些博物館運用新技術、新理念呈現展品吸引觀眾。

新石器時期的骨笛,春秋時期的楚國青銅編鐘……在河南博物院,觀眾除了可以在展廳觀看這些珍貴文物,還可以走進音樂廳,直觀地、沉浸式地感受古代樂器發出的聲音和魅力。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用根據文物復制出來的樂器,不僅演奏古代音樂,還演奏現代流行音樂。

3D投影技術讓靜態的展品動了起來﹔AR智能導覽眼鏡讓觀眾能通過語音指令、視覺識別觀賞文物﹔智能照明系統根據展品特性,以最佳的方式展示文物……新技術的應用,拉近了博物館展櫃中的文物與公眾之間的距離。

在新時代,博物館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首先,博物館的體系布局正在逐步優化。全國登記備案的博物館數量不斷增長,行業博物館、專題博物館、高校博物館、社區博物館蓬勃發展,類型豐富、主體多元的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這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博物館的文化服務。其次,博物館社會功能的有效發揮也是新時代博物館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各地博物館積極舉辦展覽、策劃活動、研發文創產品,使得“到博物館去”成為社會新風尚。同時,各地探索實施“博物館+”戰略,推動博物館與教育、科技、傳媒等領域跨界融合,調動更多力量關心、支持和參與文博事業。

此外,博物館管理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隨著《博物館條例》、《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的出台,博物館相關政策法規體系更加健全,博物館管理日益標准化、規范化。

在新時代,博物館不僅在數量和類型上有大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博物館在發揮社會功能、推動文化傳承、開展國際交流等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如“雲游博物館”、“數字化博物館”等新的展覽和活動形式也逐漸成為新時代博物館發展的重要方向。

“博物館熱”這一現象是當代中國制度優勢的偉大印証。廣大人民群眾以主人翁姿態開拓新的生活,煥發出空前的創造熱情。 整個社會洋溢著生機活力,一切資源的活力競相迸發,一切智慧的源泉充分涌流。 而所有這些,離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有優勢,都是不可想象的。年輕人熱衷於逛博物館,折射出的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同。他們對古人的生活方式、古時的生活圖景、古人的精神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中華民族從哪裡來、中華文明的起源等懷有旺盛的求知欲。這些都促使他們走進博物館,自覺地去了解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底蘊。

(責編:燕帥、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