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為包裝瘦身,讓消費更理性

中秋、國慶“雙節”即將來臨,月餅、茶葉等商品也將迎來消費旺季。9月1日起,商品包裝“瘦身”新國標《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GB23350—2021)正式實施,這意味著對包括月餅在內的食品、化妝品的包裝都有了新的限制。盡管如此,商品過度包裝現象仍大面積存在。
近日,江蘇省鎮江市消費者協會發布調查報告稱,通過對線上、線下購買的19件樣品進行分析發現,茶葉、食品及化妝品禮盒超標情況嚴重,粽子禮盒有混裝現象。其中,在某短視頻平台品牌官方旗艦店購買的海藍之謎面霜、蘭蔻粉餅和雅詩蘭黛口紅3款商品空隙率嚴重超標。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消費體驗:越是體積小、價格高的商品,越喜歡通過過度包裝來“裝點門面”。鎮江消協在調查中發現,有兩份禮盒裝茶葉空隙率分別達到了67.42%和72.85%,遠遠超出《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要求空隙率應≦30%的范圍。更夸張的是,在某電商平台“北京同仁堂健康旗艦店”購買的干制海參,經測算,商品空隙率為93.21%,遠高於食品包裝空隙率限定50%以下的標准。
商品不夠,包裝來湊,某些商家醉心於此,說白了還是利益驅使使之然。提高了包裝的規模和檔次之后,商家可以理直氣壯地提高產品價格。與此同時,因為包裝成本並不透明,商家還可以不露聲色地將更多利潤包裹其中。
關於過度包裝,新國標不僅明確了規則,而且明確了罰則。根據相關規定,生產經營者未遵循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強制性標准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罰款。商家追求華而不實的商品包裝。無疑是想以此來實現利益最大化。在明確罰則的基礎上強化市場監督,能夠起到一種釜底抽薪的效果——如果過度包裝成為一樁“賠錢買賣”,誰還敢輕易冒天下之大不韙?
值得一提的是,過度包裝屢禁不止,與某些消費者的心理不無關系——有人固執地認為,商品的所謂“大氣”,首先就體現在包裝足夠“大”。鎮江消協通過數據和樣品分析發現,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反對過度包裝,但在送人饋贈等特定情況下,往往會選擇有個性化包裝的商品。如果說商家瞞天過海涉嫌消費欺詐,某些消費者對浮夸包裝情有獨鐘,暴露出的則是一種不成熟的消費理念——如果隻重包裝,不看內容,與買櫝還珠的古人又有什麼分別?
“雙節”將至,對於商家來說,有必要對照新國標的要求健全內部管理,多在商品質量上做文章,少在營銷噱頭上抖機靈,當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第一責任人。對於監管部門來說,隻有讓新國標成為不容觸碰的“高壓線”,才能敦促商品包裝返璞歸真。對於消費者來說,有必要增強綠色環保意識,樹立崇尚簡約的消費新風尚。多方努力之下,有助於為包裝瘦身,讓消費行為專注於商品本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