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為抗洪救災注入更多金融力量
“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慎終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災各項工作。”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要求,金融機構要優化簡化相關程序,加強對受災地區的信貸支持和保險理賠,同時持續做好風險隱患排查,努力幫助受災群眾和經營主體渡過難關。
洪水無情人有情。面對暴雨、洪澇、台風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金融部門廣泛行動起來,最大限度減少災情給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中國人民銀行增加河北、北京等省(市)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350億元。金融監管總局要求銀行機構要強化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三農”、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災區交通、通訊、燃氣電力、農田水利、排洪防澇等基礎設施修復重建和改造升級等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鼓勵保險資金積極參與災后恢復重建,等等。更讓人感動的,是活躍在防汛救災一線的金融人身影。在北京,建設銀行發揮營業網點內的“勞動者港灣”作用,為困難群眾提供避雨場所,供應雨衣、充電寶等物資﹔在河北,陽光財險專門設置施救車輛保全場所,並對人民群眾開放﹔在黑龍江,太保財險在受災地區設立工作站,將理賠服務前置到受災群眾身邊……患難見真情,正是這風雨中的一個個感人場景,匯聚成迎難而上、眾志成城的強大力量,為全力以赴抗洪搶險、齊心協力恢復生產提供了堅強支撐。
大災不懼,大難不屈。我國仍處於主汛期,全國多地暴雨、洪澇、台風等災害仍然高發,一些流域仍存在洪澇災害風險。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金融業在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中責無旁貸,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潛力,最大限度為災區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和金融保障,筑牢抵御洪災的“金融堤壩”。
突出一個“急”字,讓金融服務更高效。抗災救災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搶險救援還是災后重建,社會對於金融服務的需求都是非常急迫的。早一天理賠,群眾就能早一點恢復正常生活,早一天放貸,企業就能早一點實現正常生產。金融機構應當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千方百計保障災區的貸款早投放、理賠早到賬,最大限度減少洪災對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
做好一個“簡”字,讓金融服務更便捷。洪災突發,很多客戶可能面臨賬本毀壞、資料丟失等實際困難,這對金融機構的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廣大金融機構特別是身處災區的一線人員應當因地制宜、靈活處理,主動作為優化簡化相關程序,絕不能讓金融服務卡在一紙証明和層層審批之中。
實現一個“穩”字,讓金融服務不斷檔。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成為很多群眾和企業不可或缺的日常服務之一。面對洪災影響,很多金融機構都在想方設法保障金融服務的平穩有序。比如,工商銀行對無法及時還款的信用卡客戶合理延后還款期限﹔建設銀行對有特殊情況不方便到網點辦理業務的居民提供上門服務﹔中國銀行則設立了殘幣兌換綠色通道,並全力保障現金供應。實踐証明,災情面前,辦法總比困難多,隻要廣大金融機構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就一定能保証金融服務的正常有序運行,為抗洪救災和災后重建提供堅實的金融“穩定器”。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當前,防汛抗洪救災形勢依然嚴峻,災后恢復重建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廣大金融機構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全力以赴投入到災后恢復重建各項工作中,為奪取防汛抗洪救災的最終勝利注入強大金融力量,讓美好家園加速回到我們身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