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創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學史詩(新趕考路上,文化何為①)

張鵬禹
2021年07月19日05: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未來,文化又將發揮怎樣的作用?自今日起,本報推出“新趕考路上,文化何為”系列評論,從文學、出版、影視、美術、舞台藝術、文化遺產、文化產業等領域展開論述,探討文化、文藝工作如何為奮進新時代、啟航新征程凝聚精神力量。

  ——編  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和祈願,不僅根植於億萬人民心中,也是百年來無數文學工作者的心聲和創作主題。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趕考路上,廣大文學工作者要賡續百年文學的紅色基因,肩負起以文學反映時代的使命,書寫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的文學史詩。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86次提到“人民”。同樣,在文學創作中,“人民”也是當之無愧的關鍵詞。書寫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的文學史詩,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這一點上,我們總能想起柳青。他曾定居陝西省長安縣皇甫村長達14年,“腳上穿著爛皮鞋,褲腿上滿是泥點子,手裡拿著哮喘噴霧器,沒日沒夜在村裡和田裡轉。”如果說《創業史》中的梁生寶“把他的一切熱情、聰明、精力和時間,都投入黨所號召的這個事業”,那麼柳青也把自己的一切投入到了《創業史》的寫作中。學習柳青,要學他的創作態度。他不畏難,沒架子,有毅力,待得住,因此他才能真正了解人民,與人民實現心與心的交流與碰撞。文學工作者要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不能走馬觀花、浮皮潦草、功利考量,與人民實現思想、情感、心靈上的深度融合,這樣寫出來的作品才能氣韻生動、元氣淋漓,才能成為人民認可和喜聞樂見的作品。同時,作家要敏銳捕捉社會新變,跟上時代節拍。比如在表現當下題材的作品中,可以關注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網絡主播等新業態從業者,寫出他們的喜怒哀樂與無悔奮斗、寫出他們的“中國夢”,豐富新時代文學形象譜系。

  書寫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的文學史詩,既要清楚怎麼寫,更要清楚寫什麼。當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表現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是廣大文學工作者的使命。因為那些在民族記憶和人們心靈中產生深刻影響的作品,無一不是深刻呼應時代要求的作品。廣大文學工作者要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和理論水平,掌握科學方法,深刻認識我們所處的時代與周圍的世界,用“總體性”視野觀照歷史與現實,貢獻契合時代主題、高揚時代精神的文學作品,努力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

  中共十八大以來,圍繞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巨變,《海邊春秋》《經山海》《戰國紅》等以文學手法塑造時代新人,為時代存証﹔《大國重器》《第四極:中國“蛟龍”號挑戰深海》《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等展現了中國在航天、橋梁、高鐵等領域的巨大成就﹔《毛烏素綠色傳奇》《告別伐木時代》《那山,那水》等寫出了中國人民踐行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家園的生動實踐……這些作品的出現,體現了作家在“總體性”視野下觀照社會生活的努力。

  具備“總體性”視野還需要有歷史維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學創作中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世界維度——寫出共同美以及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心靈維度——塑造內心豐滿、活靈活現的人物,寫出中國人在新時代的精氣神。

  書寫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的文學史詩,必須賡續紅色血脈,堅守文學初心。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中國新文學始終與黨同步、與時代同步,服務人民、服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題。不僅黨員作家以及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同路人”作家構成了新文學史上的作家主體,文學工作者更以實績創作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作品。無論是以澎湃的激情呼喚摧毀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女神》,還是揭示新舊社會本質區別的《白毛女》,抑或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誕生的《紅旗譜》《紅日》《紅岩》《青春之歌》《創業史》等紅色經典,新時期文學的重要收獲《人生》《平凡的世界》等,都以巨大熱情書寫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浴血奮斗、為實現國家獨立富強而付出的努力,為歷史留存一份份珍貴的文學記錄,也記錄下一代代人的心靈史。這其中就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英雄形象,如《紅旗譜》中的朱老忠、《黨費》中的黃新、《大刀記》中的梁永生、《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中的張裕民、《紅岩》中的江姐、《東方》中的郭祥等革命者形象﹔《創業史》中的梁生寶、《山鄉巨變》中的鄧秀梅、《雷鋒之歌》中的雷鋒等建設者形象﹔《喬廠長上任記》中的喬光朴、《新星》中的李向南等改革者形象。他們身上體現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

  百年新文學留給我們的啟示是:紅色基因已經深深植入中國文學的發展歷程中。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作品。站在兩個一百年交匯的歷史節點上,傳承紅色基因,創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學史詩,既是文學工作者的時代課題,也是文學工作者肩負的光榮使命。

(責編:白宇、趙欣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