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道路,堅定不移(望海樓·千秋偉業 百年風華②)
195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著名詩人聶魯達第二次訪問中國。
1928年,聶魯達第一次來到中國時,中國還是西方描繪的“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婦”。但在195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30周年時,聶魯達欣喜地看到,“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愛笑的人”。於是,他用熱情奔放的筆觸寫下:
現在,全世界人民都清楚看見
你的廣大國土已經團結統一
你像颶風一般迅猛有力……
中國嬗變的背后,是苦難輝煌的歷程。正是血與火中淬煉而生的中國共產黨,帶領英雄的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朝著社會主義邁進,才創出滄海桑田的人間奇跡,寫就古老民族的涅槃史詩。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之時,無數仁人志士嘗試了各種救國途徑:資本主義、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都沒能挽救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找到一條正確道路是多麼不容易!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之后一個世紀時間裡,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長期奮斗,實現了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的偉大飛躍,並朝著強起來的目標穩步前進。鐵一般的事實証明,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道路來之不易,鞋子合腳才行。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理論與中國歷史現實結合的結果。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之路,贏得了革命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因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大勢,中國共產黨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用40年的時間,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作出戰略部署,帶領中國向強起來的偉大目標不斷邁進。各式各樣的“中國崩潰論”從來沒有中斷過,但中國非但沒有崩潰,反而綜合國力與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風景這邊獨好”。實踐証明,社會主義這雙“鞋”很合中國的“腳”。中國的成功實踐也昭示世人,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隻要找准正確方向、馳而不息,條條大路通羅馬!
走過漫長來路,前途更加光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必將行穩致遠,迎來光輝未來。有人說,中國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一棒接一棒地“接力跑”。的確,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這條路一以貫之的主題,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現在,中國已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也在朝中國人民揮手微笑。要達成這個目標,非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不可!人們看到,中國共產黨的社會主義追求並非空談,“共同富裕示范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已在試點﹔人們看到,中國迅速戰勝疫情,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人民的生命和安全,向全世界提供公共衛生產品,實踐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穩、越走越寬廣。
百年何滄桑、百年恰風華。現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這並不是鬆口氣、歇歇腳、論功勞的時刻,而是催人奮進、不斷向前的號角。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已經寫在人類的歷史上,並創造出屬於億萬人民的幸福!
假如聶魯達還健在,在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再次來到中國,那麼,他將會寫出怎樣激情澎湃的詩句?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