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傳承端午習俗過一個有意義的“衛生節”

樊大彧

2020年06月26日08:28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傳承端午習俗過一個有意義的“衛生節”

  為阻斷病毒傳播,廣大市民群眾端午假期不能放鬆個人防護,要堅持不聚集、不聚餐、不聚會,保持社交距離,減少不必要的出行。堅守這些特殊時期的新“習俗”,同樣是為了實現國泰民安的夙願,為了健康美好的生活。一句“端午安康”,讓我們更加珍惜健康、敬畏生命,更加懂得了傳統習俗的深意,更加堅定了做好自身防護、阻斷疫情傳播的決心。

  6月25日,北京市召開第132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和建表示,端午假期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緊要關頭,疫情防控絲毫不可掉以輕心,一刻也不能放鬆,必須保持戰時狀態,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做到放鬆心情不放鬆防護。徐和建說,今年端午節一些線下活動無法舉辦,但這不會影響節日氛圍,廣大市民應自覺遵守防疫要求,共克時艱,彰顯端午節所蘊含的文化和價值。

  作為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承載著我們的民族精神。紀念先賢和驅疫祛病作為端午節的兩大主題,具有愛國教育和衛生防疫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方面,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愛國精神的傳統節日,龍舟競渡和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習俗,這些民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崇尚英雄、熱愛國家。另一方面,端午節也一直享有“中國古代衛生節”的美譽,過往中國人強身健體、驅毒祛瘟的良好習俗,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傳承。

  仲夏五月,悶溫濕熱,此時加強衛生預防具有重要意義。端午前后,我們的祖先會在門上懸插菖蒲、艾葉以驅走毒虫。古人用佩蘭、艾蒲等香草泡水洗浴,以“殺蠱毒、避不祥”,端午節因此得名“浴蘭節”。端午節的古老習俗還包括打掃庭院、佩戴香囊,給孩子挂小辣椒、穿老虎鞋等,這些都有驅除災害、祈求平安的寓意。

  一句“端午安康”,溝通天地古今。古人認為夏至時節陽氣達到頂點,之后陰氣重新出現並將逐漸強大。出於趨利避害考慮,中國古代社會全民動員沐浴蘭湯、挂菖蒲、佩香囊、打掃衛生。雖然古人的觀念不一定都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但頗具早期愛衛運動特征的端午節,確實發揮了重要的健身功能。各種祛毒禳災的端午習俗,飽含著身強體健、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望,蘊含著我們的祖先對健康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我們的祖先以種種禁忌與習俗,持續不斷強化著一些重要的衛生預防理念。這種代代相傳的防疫意識,激勵我們在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場上,始終如一地把自身防護做好做足。

  當前,北京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與新發地批發市場直接關聯的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一些家庭、單位聚集疫情和社區的散發病例仍時有出現,首都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在這個關鍵時期,端午小長假到來,人員流動大、聚集性強,增加了疫情防控壓力。

  各部門各單位既要保持應有的生產生活秩序,讓市民群眾度過一個健康平安的端午假期,同時也要嚴格落實各項措施要求,嚴防疫情傳播風險。有關部門要嚴格農貿市場、菜市場等防疫措施,加強清潔消毒﹔各類公共場所、公園景區景點須實施預約限流,避免扎堆﹔社區要繼續嚴格落實測溫、查証、驗碼、登記等措施。

  每一位北京市民在配合各項公共防疫措施的同時,應該成為端午傳統習俗精神的傳承者,以積極的態度參與疫情防控,過一個有意義的“衛生節”。

  今年端午節,我們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度過。為阻斷病毒傳播,廣大市民群眾端午假期不能放鬆個人防護,要堅持不聚集、不聚餐、不聚會,出門攜帶口罩、適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減少不必要的出行。堅守這些特殊時期的新“習俗”,同樣是為了實現國泰民安的夙願,為了健康美好的生活。

  一句“端午安康”,讓我們更加珍惜健康、敬畏生命,更加懂得了傳統習俗的深意,更加堅定了做好自身防護、阻斷疫情傳播的決心。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