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校普遍比較重視畢業年級的心理疏導,激勵學生以自信的心態備考。今年畢業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況更加復雜,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是“急學生之所急”。要做好考試延期后的復習計劃安排以及學生升學規劃引導,科學、准確解讀有關政策變化對學生的影響,避免學生受繁雜信息尤其是一些帶有焦慮營銷性質的“政策解讀”的干擾。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疫情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有效控制,各地中小學積極推進開學復課工作。為更好幫助各地師生順利適應新學期,以更積極心態投入開學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和校園學習,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近日向全國中小學校提出新學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10條指導建議。
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體現了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的趨勢。2015年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概括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做到科學性、實踐性、針對性“三性並舉”。
在全國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復課之際,教育部發布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建議,體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和針對性。客觀而言,這是所有中小學校師生第一次面臨完全不同的教育環境:有的地方延期開學時間長達兩個多月﹔在延期開學期間,學生都呆在家中,學科知識學習大多依靠在線學習﹔開學復課后,校園生活並沒有回到完全正常狀態,戴口罩上課,保持社交距離,是疫情防控下的校園學習生活的常態﹔受疫情影響,畢業年級的考試、招生時間均推遲,相比往年的畢業生,今年畢業的學生面臨更多的挑戰和考驗。所以,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增強學生適應學習生活環境及其變化的能力。
眾所周知,即便是在按部就班的學習生活中,中小學師生都可能遇到各種心理問題,現在外部環境發生各種變化,更可能讓一些學生增加焦慮、緊張、不安等因素。在疫情防控下開學復課,要做好科學的疫情防控與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之間的平衡,就需要重視師生心理健康教育,讓所有師生有積極、從容的心態應對各種變化,做到有條不紊、處變不驚。
當前,雖然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但仍然面臨很大的境外輸入壓力,加上有地方仍有零星病例出現,學校開學復課后的安全管理壓力很大。總體看來,大部分地方和學校的安全管理措施是科學合理的,但也有少數地方和學校的管理措施明顯失當。這些不合理的管理措施會分散教師教育教學的精力,甚至讓教師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增加學生的緊張情緒。開學后的管理措施,應該基於防控專家的建議,廣泛聽取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意見而制訂。這樣既讓師生表達自己的意見,也能提高對管理措施的認可度,減少因不理解、抱怨等導致的矛盾沖突。
教育部指導意見提及考試延期對畢業年級學生帶來的影響,要求為畢業年級學生提供全方位支持,協助學生以自信平穩的心態積極備考。從以往的情況看,我國學校普遍比較重視畢業年級學生的心理疏導,激勵學生以自信的心態備考。今年畢業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況更加復雜,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對學校來說可謂“急學生之所急”。要做好考試延期后的復習計劃安排以及學生升學規劃引導,科學、准確解讀有關政策變化對學生的影響,避免學生受繁雜信息尤其是一些帶有焦慮營銷性質的“政策解讀”的干擾。
加強師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開學復課后做好疫情防控與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出發點和目標之一,需要政府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家庭各司其職。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做到以教師、學生為本,尊重科學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營造和諧有序的校園氛圍和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