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振興鄉村電商大有可為

劉遠舉

2020年04月24日08:19  來源:中國青年報
 

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期間,與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的村民交談時表示——“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

這已經不是習總書記第一次提到電商對農業的作用。在最近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總書記也指出:要切實解決扶貧農畜牧產品滯銷問題,組織好產銷對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

疫情之中,物流暢通與實體市場的正常運行,受到一定影響,很多供應渠道被打斷了,大量的農產品上行受限,農產品積壓、滯銷。這種狀況,沖擊了不少地區的銷量,包括草莓、獼猴桃等水果。盡管價格一降再降,但銷路依舊受阻。農產品不像工業品,可以有很長的庫存期,很多農民欲哭無淚。

在需求這一端,城市裡很多農貿市場、菜場關門,但市民需求仍然是存在的。此消彼長之下,供需出現了失衡。電商平台很好地起到了銜接供需的作用,把農產品的供需轉到網上完成,用快遞送達。疫情期間避免了人群聚集,對保障供應、平抑物價,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以在農產品上行領域深耕多年的拼多多為例,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農村網店在拼多多上賣出的農產品訂單數超過10億筆,同比大增184%。今年前3個月,單品銷量超過10萬的農(副)產品達到1030款,接近2019年全年近七成水平。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如果不是中國電商的飛速發展與創新,這一次疫情中,人們的生活水平可能會大打折扣。電商平台對於解決農產品的供銷問題,對於解決城市的農產品供應問題,的確大有可為。

農產品上行在第一季度呈現爆發增長態勢,得益於國家相關政策的精准扶持,也與地方政府的探索和努力息息相關。

電商對農產品銷售的巨大作用,也被各級、各地政府發現,並積極參與其中,進一步推進了電商的作用。早在今年2月,農業農村部就發起“農貨產銷對接”活動,各類直播帶貨紛紛出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疫情期間,抖音、快手、京東、拼多多等平台也都開通了縣長、市長直播間,並給了流量支持。重慶、湖北、浙江、廣西、廣東、安徽等地的市長、縣長紛紛走進直播間,親自站台直播,推銷當地的農產品。各種網絡大V、網紅、直播明星也紛紛參與進行,一起助力農產品走出鄉村,同時,也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圍繞電商平台進行的各種嘗試,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民間與市場的首創精神,並在政府的助推下得到更大的發展。回顧歷史,很多變革都是如此,市場積極創新,基層以民為本,敢闖敢干,最后上升為國家政策。當年小崗村改革,也是如此,最后在神州大地上成燎原之勢,推動整個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回過頭來再看,電商對農村的意義,也絕非賣貨那麼簡單。就今日而言,電商助農,已經將根系深深地扎進了中國的土地裡。

互聯網平台,規模大﹔數字技術強、人力資源強﹔橫跨多業態,涉及產業鏈長,具有生態性。這些因素使得電商平台,能夠有更大的適應能力,去應對疫情帶來的困難,並用這種能力去賦能農產品、農民、農業、農村。電商平台的力量,就不僅是一個農產品從田野到城市的上行銷售渠道,反過來,也是一個從城市到田野、傳遞資本、人才、知識、創新、商業模式等變革力量的下行渠道。上下打通,整個鄉村就會“活”起來。

也正因此,電商對鄉村的賦能,不僅是疫情期間的自救,用更長遠的目光來看,也是中國“三農”問題的重要解決之道。

(責編:仝宗莉、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