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調控新政“一日游” 房地產市場信號明確

周俊生

2020年03月27日08:0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之下,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很多地方政府都希望本地受到疫情沖擊的經濟形勢能夠盡快復蘇。為此,多地分別出台了針對房地產領域的“寬鬆新政”,如廣州市明確商服類項目未完成規劃報建手續的,不再限定最小分割單元,商服類項目不再限定銷售對象﹔濟南市在先行區直管區范圍內購買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商品住宅的,不受濟南市限購政策約束﹔寶雞市、駐馬店市則要求銀行降低首套住房貸款首付比例或提高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等等。

這些地方政府推行這種帶有“鬆動”性質的政策,其目的其實不難理解,那就是希望“激活”因疫情之故沉寂了一段時間的房地產市場,由此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但是,這些政策變動剛剛出台,“墨跡”還未干,就很快又被撤了下來,未能逃過“一日游”的命運。從這個角度上看,這些政策的思路,恐怕出了一些問題。

多地政府放鬆房地產管控政策,又迅速撤回相關政策,直觀地告訴了市場一個道理:盡管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我國經濟增長面臨極大困難,但在政府推動經濟復蘇的各種政策選項中,“炒熱”房地產市場,並不是一個可行的選項。這意味著,我國各地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將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大方向,而不可能再重復以往那種吸引游資進入房地產市場,推高房價帶動經濟數據的老路。

我國很多城市,過去都曾把房地產市當做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讓這些地方政府對其產生了很大的依賴。當時,政府通過賣地、收取稅費的方式,既塞滿了財政的“錢袋子”,也讓GDP有了可觀的增長,因此,房地產市場在當時,可以說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心頭肉”,這也讓一些游走於市場的炒作勢力成了這些地方的“座上賓”。但是,這種拔苗助長的房地產市場政策,一方面抬高了房價,造成本地中低收入者購房困難,另一方面也使住房脫離了解決居民住房需求和改善需求的基本功能,造成了巨大的金融風險。中央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后,經過多年的調控,終於讓各地的房地產市場初步返回了“房住不炒”的狀態,讓市場重新恢復了穩健與理性。

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局面來之不易,決不能輕易被政策變動斷送。一些地方因為出現經濟下行壓力,就有意放寬既定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實際上還是把房地產市場當作拉動經濟的主引擎,無疑是不明智的。事實上,經過最近幾年不間斷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的經濟結構已經出現很大變化,對房地產市場的依賴已經基本消除。疫情的出現,確實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很大影響,但是,要改變這種狀況,靠的絕不是“炒熱”房地產市場。如果房地產市場再度脫離“房住不炒”的定位,出現“一枝獨秀”的情況,使大量游資堆積其中,不僅不能拉動其他行業,還有可能產生“吸血效應”,讓其他行業得不到資金,反而造成蕭條,使社會經濟運行出現全方位的問題。

因此,這幾個城市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放鬆以“一日游”的方式告終,其實是一件好事。這給擔憂房價飆漲的民眾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也有助於各地經濟平穩運行。當然,對於眾多房地產企業來說,房地產市場的轉型對其產生了不小的壓力,特別是一些房源積壓嚴重的企業,如果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可能會面臨生存危機。但是,面對這些問題,房企不能總是想著讓政府來救自己,而應積極自救,盡快以合理的價格售出積壓房源,而這也正是廣大民眾的期望之所在。

(責編:仝宗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