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婉拒居民“裸捐”對慈善的示范價值

常德

2020年03月12日08:05  來源:北京青年報
 

近日,杭州蕭山瓜瀝鎮政府來了一名訪客,他戴著口罩,手拿一個黑色塑料袋,徑直走進鎮疫情防控辦,將手中的塑料袋交到了鎮工作人員手裡,便轉身離開。工作人員打開一看,裡面裝著一沓現金,估摸約有近13萬元錢。在獲知男子姓楊,一家7口全靠收廢舊物資維持生計的情況之后,鎮、村干部考慮到老楊家庭經濟現狀,婉拒了老楊的12萬元捐贈,接受了他9273.4元捐贈。

男子家庭條件並不寬裕,卻一次性拿出了“全部家當”為抗疫捐款,這樣的精神值得敬仰,也令人感動。男子靠收廢舊物資維持全家生計,掙錢不易,掙的也都是辛苦錢,干的是臟活、累活,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這雖是大愛之舉,但卻可能因此影響了他一家人的正常生活。鎮政府婉拒其中的12萬元捐贈,隻接受了他9273.4元捐贈,既尊重了男子的善心與義舉,又充分考慮到男子的家庭實際情況,避免捐贈者陷入“捐贈致貧”的窘境,這樣的處理方式值得肯定。

在疫情發生之后,各界人士踴躍捐款捐物,愛心涌流,但其中也有一些本來自身就屬於困難群體的愛心人士進行“裸捐”的情況,這引發了輿論廣泛爭議。要營造奉獻愛心的良好社會氛圍,但對社會愛心也不能“照單全收”,不能因為接受捐贈而讓捐贈者陷入生存困境,這就將與公益慈善的目的背道而馳。

所以,要能做到兩者“兼顧”,既要鼓勵社會愛心,又要讓捐贈者能夠做到“量力而行”。對於那些家境條件並不富裕的人,不能接受他們的“裸捐”要求,也要為他們的生活著想。況且慈善捐助,也並不能以捐款的多少為唯一標准,隻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行善事,就是一種大愛,就並不會遜色於捐贈巨款的富商們。

當地退回男子的大部分捐款,既是面對愛心捐款的“正確打開方式”,也是一次“教科書式操作”,具有示范價值。從接受捐贈的機構到愛心人士,在對待慈善捐助時,都要能理性處理,正確對待。要認識到,一味呼吁奉獻精神、犧牲精神,而罔顧捐助方的實際情況,隻會起到過猶不及的反作用,會讓公益慈善漸漸變味,失去“人之常情”的“血與肉”,也會讓慈善活動越來越假,越來越不正常,最終可能會偏離公益正軌。

(責編:仝宗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