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未來中國要出得了愛因斯坦

2020年01月16日05:33  來源:長江日報
 
原標題:未來中國要出得了愛因斯坦

  教育部發布《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這一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一次大動作,宗旨是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后備人才。該計劃強調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這些常坐“冷板凳”的專業將成為國家重點發展專業。

  國家改革指引教育發展方向,這種指引力是“就業市場”“社會風氣”取代不了的。曾幾何時,一些高等院校盲目開設“熱門專業”、盲目跟風的現象為人詬病,這一現象顯現的是急功近利的浮躁風氣。雖然人們都說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王冠”,哲學是“智慧之學”,但這類基礎學科在專業開設、資源配置中長期不受重視,對優秀人才缺乏吸引力。基礎研究變成短板,科技創新將成無源之水,最終受害的還會是一個民族的創新力。

  一個國家,更強還要更穩,方方面面的國家事業都是如此。今天的中國在急速飛馳中,也持續地、加大力度地厚植國家基礎,國家教育正是典型。“強基計劃”讓那些真正願意“板凳坐得十年冷”的人才感受到時代呼召,真正從耐住寂寞挑戰高難度學習、研究中,實現創造價值。隻有在這種重視基礎研究的制度、氛圍中,高端人才、領軍人才、大師級人才才能源源不斷出現。

  今天的科技發展,一直是在經典物理學理論這座大廈的基礎上前進。成熟的科學大廈,也為幾次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放眼十年、五十年、上百年,基礎理論的“紅利期”過去后,中國科技會處在什麼樣的位置?中國科技后發加速,追趕幾次工業革命,在技術變革、產業迭代的浪潮中拼盡全力學習和追趕,今天我們在部分前沿領域實現了“跟跑”到“領跑”。日積月累的技術突破,意味著中國科技在原創基礎研究領域,越來越接近一個“爆發點”。

  任正非多次疾呼:要做出芯片來,砸錢不夠,要砸數學家、物理學家。甲骨文研究泰斗、社科院學部委員宋鎮豪去年底接受長江日報專訪時表示,中國專門研究甲骨文的人加起來不到100人,這樣下去,“絕學”可能真要“絕”。超常之世,需要超常之人,中華民族要往前走,未來不僅要出得了高科技人才,還要能出得了愛因斯坦。

  恩格斯說過: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新時代的大師,“強基計劃”正是這種需要的體現。

  李煦 專欄

(責編:馮粒、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