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治愈地域歧視的“牛皮癬”就要死磕

任冠青

2019年11月12日08:0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治愈地域歧視的“牛皮癬”就要死磕

  “不合適,原因,河南人。”

  今年,23歲的河南姑娘閆文投出簡歷,應聘浙江喜來登度假村有限公司的職位,卻在次日收到這樣的應聘回復。閆文認為自己的平等就業權利受到侵害,決定起訴招聘單位,要求該公司登報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6萬元。杭州互聯網法院已受理此案,並定於11月26日開庭。

  說實話,這些年已經不知看了多少有關地域歧視的新聞了。在道德正當性的問題上,相信沒有多少人認為地域歧視站得住腳。可是,不管從時間還是從空間的跨度上看,“地圖炮”都像是牛皮癬,久治不愈。

  這裡的人就是摳,那裡的人騙子多……“地圖炮”這一過於簡單的劃分,其實是思維和行動懶惰的表現。這樣的懶惰,給被歧視者帶來不少傷害和困擾:小到被扣上能喝酒的帽子,大到失去公平競爭的機會,甚至受到人格和名譽的侮辱,不一而足。

  近年來的無數案例証明,隻有像閆文這種一次次的“死磕”和較真,才能滅掉地域歧視的囂張氣焰。

  誠然,對於地域歧視的問題,難以一招根治。正如有人所說的,在譏誚和歧視之間,往往是模糊的界限。不過,也許對於哪些可以說我們或有疑問,對於哪些絕對不能說、絕對不能做,應該有一個共同的底線。對此,既要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和保護機制,也要有人去使用法律這根利劍,為聲明自己的權利“較較真”。

  2005年,深圳市龍崗分局派出所所在轄區內懸挂“堅決打擊河南籍敲詐勒索團伙”等條幅,被河南籍公民任城宇和李東照狀告,最后賠禮道歉,成為“地域歧視第一案”。2016年,主持人胡偉在微博上屢次對河南人進行語言攻擊,鄭州市民井長水起訴胡偉,又為以“公益訴訟”反擊地域歧視提供了樣本和示范。

  可以說,這些人的努力絕不是做著西西弗斯式的無用功,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死磕重申著反對地域歧視,也一筆筆加重著當代社會的文明刻度。而除了訴諸法律,大眾媒體和社會教育也不可缺席。其實,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許多地域歧視開始“轉入地下”,進入曖昧不清的“你懂的”范疇。它潛伏在我們的日常玩笑之中,也滲透在大眾傳媒的刻板印象塑造之中。

  很多時候,大眾媒體的娛樂性消解了這一議題的嚴肅性。比如,文藝作品裡加上一些“地圖炮”的笑料,被認為無傷大雅﹔一些媒體有意無意地將犯罪嫌疑人的籍貫拎出,吸引讀者注意力。這些操作,無疑正加深著地域偏見的溝壑。

  而要想解決地域歧視的痼疾,就需要在公共討論和表達之中保持審慎,有所忌憚。對於媒體來說,更需要營造平等尊重各個社會群體的輿論環境,避免過度簡化和針對某一特定地域群體。

  在家庭和社會教育之中,也應適當嵌入反“地圖炮”的課程。青少年往往是形成道德意識的關鍵時期,為了避免讓未來的希望成為“地域歧視狂魔”,父母和學校應當在教育的過程中傳達正面的價值觀。比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言論的尺度,在思想教育課程中加入地域歧視的案例分析,等等。

  正如費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在親屬、地緣關系之中,人們總會以自己為中心,像水波紋一樣推及開,愈推愈遠。而在這一過程中,對於他者的偏見通常也會被逐漸放大。隻有通過法律、教育和媒體的一次次死磕,才能逐漸敲碎充滿偏見的壁壘,治好地域歧視這一“牛皮癬”。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