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考研熱不是壞事 但需重視培養質量

夏熊飛

2019年11月05日08:0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考研熱不是壞事 但需重視培養質量

  日前,伴隨著考研報名進行,“考研熱”的話題再度成為輿論焦點。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從數據來看,考研大軍的規模近年來不斷壯大,名校競爭也變得尤為激烈。教育部這組數據統計即是最好証明:2017年,國內研究生報名人數達到了201萬人,為當年應屆本科畢業大學生人數的52%,2018年考研人數238萬,2019年考研人數達到了290萬,增幅21.8%。2017年應屆本科大學畢業生中,有超過一半選擇了報考研究生,而今年考研人數又增長了21.8%。而考研機構通過報考人數增長趨勢和目前高校報考的情況分析,預測2020年報考人數或可達330萬-340萬。

  面對考研熱,輿論頗有些“不淡定”,有些人認為這是本科畢業生逃避就業、推遲面對社會競爭的手段,也有人認為扎堆考研會稀釋研究生學歷的含金量,造成“學歷通脹”,還有人覺得不少畢業生考研就是為了“鍍金”,在學歷、履歷上“更好看”。

  輿論種種擔憂當然不可避免存在,但相比於這些許的“副作用”,考研熱整體而言是好事。考研熱說明廣大畢業生對自身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完成本科學習的基礎上,想向更高的學歷與更深層次的知識發起沖擊,這難道不是好事嗎?活到老學到老,趁尚未走進社會,還有足夠的時間與熱情,此時不學更待何時?無論考研、提升學歷,是出於對學術研究造詣的追求,抑或為社會招聘、招考門檻提升所倒逼,隻要還有繼續學習的欲望並付諸實踐,這樣的人、這樣的行為就該被稱贊。

  而擔心研究生“擴招”導致“學歷通脹”的看法,則更是杞人憂天。別看研究生報考人數年年攀升,但我們的研究生並不是太多了,相反,在整個人群中的比例仍然是偏低的。國家競爭本質上就是人才競爭,目前我國本科以上學歷佔就業人口的比例遠遠低於美國的水平,國家長遠發展需要有一批高素質的人才作支撐,而提升研究生人數與比例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在“學歷通脹論”之下,讀個研究生甚至是名校研究生,也並不必然能保証“人生逆襲”,但這樣的一段經歷所積累知識的價值,絕不會白費,總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不經意呈現。而每一名報考研究生的人,可以說都是在為國民整體素質的提升貢獻綿薄之力。

  當然,在研究生報考、錄取、畢業人數均大幅增加的當下,對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也有必要未雨綢繆,需要高度的重視,尤其是隨著研究生數量急速增長,其培養質量能否跟得上,值得深思。如今的研究生教育大有本科化趨勢,一個導師帶數十名研究生已不是稀奇事,研究生不做研究也早成常態。如何確保培養出的研究生符合“出廠”要求,恐怕除了導師要調整外,在大的研究生培養制度層面也需要及時的應對舉措。

  考研熱為全民學習、全民提升了提供了肥沃土壤與人數基礎,可行百裡者半九十,如何在保証數量的同時,提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做到“雙達標”,使得考研熱能進一步向科研熱、學術熱、成果熱轉化,則是需要我們冷思考的。

(責編:董曉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