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瘋狂的盲盒背后有“癮憂”

吳學安

2019年10月23日08:43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瘋狂的盲盒背后有“癮憂”


  “人生就像盒子裡的巧克力糖,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這句出自《阿甘正傳》的至理名言,如今在盲盒的世界中,正被演繹為“人生就像抽盲盒,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是什麼。”記者走訪北京多家盲盒門店,不少玩家表示:“玩得就是心跳和刺激。”(見10月21日《經濟觀察報》)


  盲盒內通常裝有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產品,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因盒子上沒有具體標明內含商品,所以隻有打開后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什麼。


  因為“盲”,其帶來的不確定性反而成了很多玩家心中的“光”。盲盒帶來的神秘、興奮、悸動和期待,恰到好處地切中玩家對於未知的好奇。和前期熱炒的球鞋類似,盲盒內的卡通手辦同樣是基於收藏的文化潮流,並成功構筑起“粉絲文化”,有著令人驚艷的燒錢功力,讓眾多“入坑”玩家豪擲千金而欲罷不能。


  盲盒火爆並非偶然,讓玩家上癮的秘密在於對用戶心理的深入洞察。單價低、復購率高、上新快,買與抽的過程中,玩家投入的是真情實感。從某種意義而言,他們抽的不是盲盒,而是那份抑制不住的激情。而商家限定版、隱藏版的設定,更是一個驚喜連連的營銷典范。在消費觀急劇變革的今天,如何撬動消費者的心理,已成為商家制勝的關鍵。


  如果單純從市場的角度看,盲盒在新一代用戶消費水平提高、文創IP產業鏈成熟等背景下而生,買賣雙方自由交易,並無不妥。但隨著盲盒經濟上行,也暴露出社會風險。盲盒經濟的受眾,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對市場風險的識別能力相對更低。若一味地投入金錢去購買盲盒,以博得心儀的玩偶,或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花高價購買盲盒玩偶,認為可以保值升值,就有可能成為被收割的對象。


  經濟學裡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盲盒亟須規范。一方面,監管部門應規范盲盒的經營秩序,對交易不透明的經營行為、虛假廣告和產品質量問題及時查處﹔另一方面,互聯網運營商應對每一款上線盲盒加強審核,防止包含低級內容﹔同時應對未成年人及其家長加強引導,使其知曉購買的風險。面對不斷崛起的盲盒經濟,有必要提醒年輕人節制消費、避免成癮。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