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高校博物館籌建要慎之又慎

張炳劍

2019年10月17日08:09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高校博物館籌建要慎之又慎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日前,一篇名為《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的網絡文章將剛開館不久的重慶大學博物館推上風口浪尖。該文作者在參觀博物館后發文質疑稱,該館所藏部分文物系贗品。目前,重慶大學已成立專門工作組,對該情況進行核查。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大學博物館於10月7日開館,館藏的342件文物由該校教授吳應騎捐贈,類別包括玉器、青銅器、陶瓷器、佛造像、掐絲琺琅器、百寶鑲嵌、竹雕筆筒、古代玻璃器等。早在2016年,吳應騎捐贈時就曾向媒體表示,這些文物都是經過相關專家鑒定的,非常珍貴的文物佔到60%以上。

  但打臉的是,這些吳教授口中非常珍貴的文物竟然被一個業余愛好者打破了“真身”,被詳細、確切地指出了哪些展品是贗品,而這一“打假”也得到了不少業內權威人士的認可。之所以會如此,就在於這些贗品假得有些離譜,假得粗制濫造,比如其中就有一隻“電鍍金鑲人工合成綠鬆石以及不知名合成寶石的烏龜”,實在令人啼笑皆非,就有網友調侃說,這隻烏龜讓中國的電鍍技術向前推進了2000年歷史。

  對此,吳教授的家人表示委屈,認為該文所言並不屬實,吳教授的女兒甚至喊屈“我們做好事沒拿學校任何好處,清者自清”,情況到底如何,還在爭議之中,隻盼有關調查盡快得出結果,還網民以真相,還吳教授以清白。

  高校辦博物館在國外很普遍,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這幾年,國內高校建博物館卻鬧出不少被曝光接收贗品的笑話。2016年,北京師范大學接收來自香港實業家邱季端捐贈的6000件瓷器,並在此基礎上成立師大邱季端中國古陶瓷博物館、中國古陶瓷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院。但事后,這6000件所贈瓷器很快就被業內發現是贗品。2019年,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辦的“高山仰止——張伯駒潘素伉儷藝術文獻展”,號稱展出了張伯駒書畫作品三十余件,卻被張伯駒的后人打假,稱展品中涉嫌存在大量贗品。

  按理說,博物館在接受民間捐贈時,必須要過文物鑒定的這一關。哪怕其中含有一些贗品,展出時也應當予以標明。高校博物館更該如此,它關乎學生對歷史人文的思想認知,不能絲毫“摻假”。如今卻不斷有高校博物館被爆出受贈贗品的事情,當中難逃把關不嚴、急功近利之責。

  再回到這起事件,相比於館內贗品的爭議,博物館本身的很多蹊蹺更值得人們深究。比如,這麼一批連普通人都能看出端倪的疑似贗品是如何在該校博物館“登堂入室”的?又比如,建設前后歷時多年,該博物館為何審批程序缺失?再比如,現任館長是吳應騎之子,這是擇賢而任還是另有蹊蹺?這些問題不僅關乎博物館的聲譽,還可能牽涉一些見不得光的黑幕。

  很顯然,要平息對博物館的這些質疑和爭議,當務之急是成立專家調查組,針對社會關注的焦點,一方面對藏品真偽進行鑒別,另一方面對博物館籌建、運行管理是否規范調查,並將結果全面及時向社會公布。高校建博物館是一件極其嚴肅的事情,“贗品”教學不但會帶來惡劣的后果,還可能引發社會負面輿情,一定要慎之又慎,馬虎不得,更不可使其成為附庸風雅的政績工程。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