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文化綜藝以文動人,方能走得長遠

王丹

2019年10月14日08:4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文化綜藝:以文動人,方能走得長遠

《紅岩》,這部出版於1961年的長篇小說,堪稱中國當代發行量最大的革命歷史小說之一。它曾經深刻影響了兩代人的價值觀和精神,但“Z世代”(95后)有多少人讀過這本經典呢?年青一代或許知道“江姐”,但估計聽聞過“許雲峰”名字的寥寥無幾。

最近,一段新的演繹讓這部經典重新走進大眾視野,革命經典與年青一代之間那種“隔著”的感覺被打破,引發了不少人對革命經典與歷史的討論和思考。一檔名為《一本好書》的文化綜藝正是架設在其上的橋梁。

近日,《一本好書》第二季回歸,豆瓣評分9.2,近7成的人打出了5星的高分。就目前來看,這個有些安靜的節目,沒有遭遇口碑疲軟,而是一路上揚。這個想要做大眾閱讀“試衣間”的文化綜藝節目,將文化星河中的明珠擷取而下,通過嚴肅但不古板、有趣但不浮夸的全新演繹,將其掰開了、揉碎了、放大了呈現在大眾面前,完成激活閱讀興趣的使命。

沉浸式的舞台戲劇體驗、老戲骨足夠味道的表演,都是這檔讀書節目引發“叫好”之處。但相比形式上的創新,觀眾更為看重的可能是這個不急不躁的文化綜藝節目,保持對現實的觀照和對人的關懷,觀眾得以在這些經典之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勇氣,汲取面對未知和不確定的力量和啟發。比如,《紅岩》帶人直面信仰的選擇,《無人生還》帶人探討人性罪與罰的邊界,《麥田裡的守望者》帶人感受現實與理想的撕扯……

淺娛樂、快綜藝確實能帶給人更為強烈的感官刺激,但總有一天會產生疲態,而一個階段對流量邏輯的迷信讓這種生理和心理雙疲態的出現大大提前。近年來,以《國家寶藏》《見字如面》《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上新了,故宮》為代表的文化綜藝強勢崛起,刷足了存在感,2017年也因此被稱作“文化綜藝節目元年”。

有人就此做出解讀,認為文化綜藝的風口來了。但其實,人類尋求精神豐富和認知增量的需求一直存在,能夠提供文化和內容價值類的節目看似紅火,不過是一種回歸。而且,也恰因為此,名副其實的文化綜藝節目其實會擁有更長的生命周期。這些溫熱的文化綜藝將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被不斷點擊,“二刷”“三刷”“N刷”,這個“長長的尾巴”如果累積起來,也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數字。

文化綜藝經過2017年的爆發和之后兩年的持續開拓和沉澱,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存在。2018年發布的《中國文化綜藝白皮書》通過算法對文化綜藝的用戶進行了大數據畫像,結果顯示文化綜藝對24歲以上用戶吸引力較高,且吸引力隨年齡層增大而增大,對50歲以上用戶吸引力最高。

但其對流量的吸引仍不可與頭部娛樂綜藝節目同日而語,盈利能力和水平不高也成為制約一些節目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就節目形態和內容來說,詩詞、音樂、文博、書信、非遺等品類均已被挖掘,競賽、誦讀等常見形式也已經被成熟開發,業界水漲船高的制作水平和創新能力,對這個賽道上的現有參賽者和即將新入局者都提出了更為嚴峻的發展命題。

每個人都在猜,誰將會是下一個“現象級”,而答案就寫在明處。上述調研已統計得出,節目精神內涵和節目創新性是用戶最關注的點。誰將這兩點做到極致,誰就可能成為贏家。

(作者:王丹)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