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國農民豐收節不僅屬於農村也應屬於城市

周俊生

2019年09月24日08: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中國農民豐收節不僅屬於農村也應屬於城市

  9月23日,是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的豐收節,全國70個地方組織了一場全媒體聯動,伴著江南水鄉沉甸甸的稻穗,伴著東北平原上黃澄澄的大豆,伴著黃土高原上紅彤彤的蘋果,伴著沿海漁場肥嘟嘟的魚蝦,一場由天南海北的中國農民組成的“豐收之約”,在中國大地上次第展開,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農民的臉上,也滋潤在農民的心田。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我國在國家層面上為農民設立的一個重要節日,自去年設立以來,受到了億萬農民的歡迎。中國是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但是,傳統的農耕文化給后人的感覺並不都是愉悅的。農業科學的長期缺失,導致中國的傳統農業對天災缺乏應對,使得中國農民一直處於社會結構的底層,掙扎在貧困線上,這種狀況一直到新中國建立后才有所改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農業科學技術得到普及,農副產品的產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農業經濟取得了歷史性的發展,隨著收入的提高,農民的社會形象和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在市場搞活以后,大量農民到城市打工,特別是近幾年普遍推開的城鎮化,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國農村的面貌。因此,中國農民豐收節,已經超越了對豐收的單純慶祝,而是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對於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和獲得感,都有其積極的意義。

  然而,從已有的兩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情況來看,目前對於豐收節的慶祝活動基本上局限在農村地區,未能進入城市,不得不說是一種遺珠之憾。在一些大城市,大多數居民似乎都覺得自己與這個節日沒有什麼關系。從國家層面來說,對於這個能夠在農民中產生強大凝聚力的新節日是十分重視的,但是,將城市排除在豐收節的慶祝范圍之外,這種思路顯然還可以改變。

  中國曾經有過一段城鄉二元化管理的階段,這不僅造成了城鄉差別,而且產生了一些城市居民對農村與農民的偏見。這種城鄉之間的鴻溝雖然在改革開放以后大大縮小,但並沒有完全消失。包括個別地方官員在內,一些人甚至把農業視為拖地方經濟發展后腿的落后產業,重視不夠。在這種觀念支配之下,產生了一些不好的結果,比如近期出現的豬肉供應緊張,便與一些地方將養豬場視為“不環保”而一刀切關停的舉措有關。這樣的做法,不僅對農民不利,對城市居民的利益有所影響。

  我們應當認識到:農業與所有國民息息相關,農民更是供養著這個國家的偉大群體。豐收節不僅是農村的,也應該是城市的。將中國農民豐收節延伸到城市,讓城市一起參與到豐收節的慶祝活動中,不僅可以讓城市居民分享農民的喜悅,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城市居民了解和關注農民的生活,理解農村的需求,和農民兄弟建立起更多的共同語言,推進城鄉之間更好地實現一體化,在某種意義上,對於城鎮化的發展和整個社會協調發展,也能起到正面作用。

  讓城市參與豐收節,在形式上可以多樣性。比如,城市可以在節日前后辟出專門的場地或道路,組織城市周邊農民進城銷售鮮活的農副產品,這不僅能讓城市居民分享到節慶之喜,而且能夠為農副產品進城、搞活城鄉之間物資流通作出有益的探索。一些大城市平常收費的公園、游樂場等公共文化設施,可以在豐收節當天向農民免費開放,讓農民兄弟能夠享受到城市的便利。現在,城市裡的青少年對於農事已經陌生,不知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糧食浪費嚴重。城市中小學可以考慮在豐收節當天組織學生到郊區農村,讓學生們在參觀稻菽美景的同時體會稼穡艱辛,從而從小確立起重農尊農愛農的良好習慣,做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