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退檔事件”余波難平。隨著兩名河南考生被補錄,輿論關注的重點已由北京大學轉為河南招辦。不少人對退檔過程信息泄露之類的“蹊蹺”深表疑慮。8月14日晚,河南省招辦在官方網站發布《關於我省報考北京大學國家專項計劃兩名退檔考生補錄情況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對有關輿情作出回應。
遺憾的是,這一回應非但沒有及時消除公眾的疑慮,還在輿論場上激起了新的波瀾。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次失敗的輿情應對。
先看看這份《說明》的行文吧。“針對網絡流傳的考生退檔過程信息,省招辦通過網傳‘退檔流程圖’上的IP地址、用戶賬號等,於7月31日鎖定該信息來自某縣招辦工作用機。經該縣查明,系縣招辦工作人員疏忽大意,考生退檔過程信息被他人擅自拍照並上網傳播。為此,省招辦於8月1日約談並致函該縣有關部門,要求進一步調查核實情況並依規依紀進行處理。”
對於如此嚴肅的一件事,這份《說明》顯然並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嚴肅性。河南省招辦竟將涉事單位、當事人員等關鍵信息一律實施了模糊化處理。如此支支吾吾含糊其辭的背后,是一種讓人難以容忍和理解的褻慢。
不僅如此,這份《說明》的“失焦”之處也顯而易見。對河南省招辦而言,“退檔流程圖”泄露只是若干公眾質疑事項中的一個。據報道,在執行“國家專項計劃”過程中,河南省招辦按考生第一志願投檔。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人“精准”獲知相關招錄信息,就有某種“精准撿漏”的可能。“退檔流程圖”的上網及其最終導致的后果,也足以讓不少人對河南高招系統的保密水准有所質疑。
面對這樣的質疑,隻照著“退檔流程圖”使勁顯然是不夠的。從這個角度看,河南省招辦對公眾質疑實施了不應有的簡化。將所有的質疑簡化為考生退檔信息泄露,進而將板子打向了“某縣招辦”,將根源歸結為“某縣招辦”“工作人員疏忽大意”。似乎,經由如此這般的一番“處理”,這起事件也就到此為止了。
其實,還有更要緊的問題亟待河南省招辦認真解答。據報道,河南省招生辦一位杜姓領導跟被補錄考生班主任有著“不一般”的關系。相關信息的“泄密”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跟這層關系有關?對此,河南省招辦應及時展開一場認真細致的調查。若沒有發現問題,河南省招辦就能夠借此“正名”,若確實發現了問題,河南招辦就應該借此“整風”。無論如何,試圖對問題進行高度“濃縮”,以便將問題歸咎於一個縣招辦的失誤,這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想法未免也太不負責任了。
“國家專項計劃”旨在為貧困地區考生開辟特殊通道,讓成績優異的貧寒學子借此改變命運。無論如何,這樣的好政策不能因為這樣那樣的“漏洞”而荒腔走板。